在《西游记》里,唐僧取经归来,不慎将经书掉进海里,所幸那一日阳光热辣,将书捞起晒干,免于毁损。后世的和尚为了纪念唐僧,便于每年此日曝晒寺中所藏经书。
和尚晒得,俗人也晒得,晒书、晒衣裳、晒被子,晒晒更健康。南方有些地方的人,好在六月初六晒,北方人则偏爱于七月初七晒。
魏晋时期,逢七月初七,京都洛阳到处都是晒衣架。有钱人矫情,借着晒衣炫耀家底,挂出来的尽是绫罗绸缎;穷人自惭形秽,那些破衣烂衫,根本不好意思拿出来晒。
阮咸瞧不起这种浮夸做派,特意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衣裳,挂在最显眼的地方晒。
这阮咸,乃洛阳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贤”之一,跟他叔叔阮籍一样,都是性情中人,爱对轻浮之人翻白眼。翻白眼得有资格,阮咸弹得一手好琵琶,后人崇拜他,干脆以“阮咸”作为琵琶的别名。
晒书又名曝书。古人怕书受潮、遭虫蛀,每年七月初七,都要晒晒书。晒书的人多了,便形成独特的文人曝书集会,文人们以此交流学识。
有意思的是,家藏万卷书的人不一定看书。有些“土豪”,为了装门面,硬充文化人,大字不识几个也要晒书。
《世说新语》里有一个故事:晋代名士郝隆,看不惯那些装腔作势的“晒书族”,就袒胸露腹躺在太阳底下晒,人问其故,答曰:“晒书!”
别人的书在院子里晒着,他的书在肚皮里藏着,这就叫满腹诗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如今也有“晒书”的:蹲在街头,铺一地的书“论斤叫卖”。文化人即便对图书沦落到此般境地心生不忍,大概也不会躺到书贩子旁边去晒肚皮——没抹防晒霜,怕晒黑。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