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北宋重臣----张商英
北宋重臣----张商英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3/14 8:51:1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新津县的永商乡境内有一座小山村,九座山头恰如莲花的九瓣,因而得名九莲村。1043年,也就是宋仁宗庆历四年,在这个小山村的一个贫寒人家里,一个后来在北宋政坛上发挥着重要影响的人出世了。他就是一代重臣张商英。

    张商英,字天觉,号无尽居士。他从莲花似的山村走出来,长得高高大大,气度更是不凡,年轻的时候就日记万言,引起同乡向子山的惊异,预料他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聪明异常、胸怀大志的张商英当然不会在一个乡村中度过一生,他要到政治斗争的风云中去搏击一番,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稷江山做出自己的贡献,显示自己的价值。刚开始,他只不过是办理日常事务的通川县衙主薄,但是竟能把渝州(今重庆)一带叛乱的少数民族头目规劝来投降了。这是前来治理这一带民族事务的章惇是一个脾气非常不好的人,肆意侮辱郡县御吏,大家都避之惟恐不及。唯独张商英身着道士服镇定自若地来见他。长揖之后便非常有礼节地坐下,章惇照样放肆狂言。但是,张商英随机应变,落落大方。章惇非常高兴,没想到在这个偏远的地方竟然有这样一个才俊,回京后把张商英推荐给宰相王安石。于是,张商英做了监察御使。这是一个品秩而权限广的官职,负责从中央到地方的巡查纠肃工作。

    此时北宋统治集团内部,主张变法的新党和持反对态度的旧党正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变法开始于宋神宗,张商英是变法的支持者。但是宋神宗病逝之后,宋哲宗即位,年仅10岁,由高太后听政,任用司马光、文彦博等为相,把王安石的新法废除殆尽。张商英也受到牵连,被放到开封府任推官。但是他不见风使舵,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对于朝廷盲目地废除新法的行为非常地气愤,他便上书责问道:“‘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神宗)陵土未干,即为变更,得为孝乎?”他又写信给苏东坡,要求进入守旧派当权的官署,说自己的打算好比是要进驻寺庙“呵佛骂祖”。守旧派吕公著此时独当国政,对此十分不悦,就把张商英贬到河东、河北、江西、准南等地,调来调去,不等安宁。

    高太后病死后,宋哲宗亲政,又大批乐启用变法派人士。张商英被擢升为负责规谏的右正言。他一到任,就上疏职责司马光、吕公著等一班大臣反对变法的行为。他还要求除掉他们的谥号,推倒他们的墓碑,毁掉他们的坟冢。甚至文彦博、苏轼、范祖安等倾向于旧党的人,都遭到他的谴责。他的激烈言词,激怒了当时的一批人。宋哲宗也不敢重用他了。于是,他又一次辗转各地任地方小官。

    宋徽宗崇宁初年,蔡京当了宰相。这位北宋的“六贼”之首,早年投机变法,捞到了很多的政治资本。张商英一度与他关系很好,于是任了尚书右丞,管兵、刑、工三部之事,后又转左丞,管吏、户、礼三部之事。应当说,张商英此时很走运。但他很快好久发现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便和蔡京议不到一块儿去了。蔡京竟然根据张商英写的文章《元佑嘉禾颂》和《司马光祭文》就把他打成守旧派元佑党人,贬到毫州左做官。以后,蔡京的相位时罢时复,张商英都不改初衷,坚持要把宋神宗开始的变法继续下去;即使个别地方要修整,也不能损害变法的本意。张商英又渐渐由资政殿学士的闲官升为尚书右仆射。后来因为蔡京积怨太多,大家觉得张商英敢于坚持变法的主张,实在难得。宋徽宗顺应大家,任命张商英为宰相。当时久旱不雨,拜相的第二天下起了大雨,京城万民欢呼,认为张商英的拜相感动了上天,徽宗皇帝大喜,大书“商霖”二字赏赐给他。

    从此,张商英大展才干,改革朝廷的弊端。他主持改革币制,在四川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他又改革粮制,完善粮食的转运工作。尤其可贵的,他废除了一些苛捐杂税,宽解了人民的负担。他劝宋徽宗抑制奢侈,停止大兴土木,连皇帝都有点顾忌他了。当时正在陪修升平楼,皇帝竟然告诫主管人员说,张丞相的车骑经过时,你要让匠人们藏起来,等他走过去了再动手。宋徽宗要提拔宦臣杨戬为掌管军权的节度使,张商英援引祖宗的法度,坚决加以反对。

    可惜,张商英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少了些心眼,而且生性耿直。他将要实施某些办法的时候,事先往往不讲策略地公开说出来,那些预感不便的人便能及早想法子对付他。他的政敌何执中、郑居中日夜罗织他的短处,打击他的下属,甚至抓住他和方生殖郭天信的往来一事,挑动了徽宗皇帝对他的疑忌,使他又连连遭贬。不久,太学生们为他鸣冤,致使第三次复相的蔡京也有所惧虑,不再把他贬来贬去了,不久又恢复了他的旧职。可惜,在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他就去世了,中年79岁。

    纵观张商英一生,恰如他的表字“天觉”,他确实是一个很有眼光、很有魄力的先觉;也如他的出生地所象征的荷花,一生忠直,不倚朋党。《宋史》说他“负气倜傥,毫视一世”。张商英的著作有《张无尽集》三十卷。他还把兄长张唐英的著作收集整理为《黄松子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书法艺术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宋代都穆《寓竟篇》认为“张商英法颜(真卿)而自出为多”。宋代释惠洪的《冷斋夜话》说:“张天觉好草书。一日得,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他遗下来的墨宝有《女夫帖》、《沐川寨记碑》。

(作者:曹阳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包公的故事
下一篇: 年的味道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