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枕头,我们知道的有司马光的警枕,李时珍的药枕,此外就是每天都要和它打交道的睡枕。若论起能吃的枕头,还真是件稀罕事。
相传,南宋初年顺昌之战时,大将刘锜率领的军队有两万余人,由于粮草供应不足,军中士气低落。一天晚上,刘锜与顺昌太守一道到城墙巡察防御工事,并没有惊动躺在地上睡觉的士兵。正在走着,看见一位士兵脸朝下正在啃枕头,刘锜好生诧异,便俯身问道:“你吃的什么?”那士兵翻身坐起,把一个形如枕头的东西递给刘锜道:“这是我参军离家时,我爹卷进被包中的‘宝物’,既能枕着睡,又能啃着吃。”刘锜接过来凑近灯光一看,是个大馍,掰下一块尝了尝,味道甚佳。
原来,这个“宝物”是蒸制的大馍,长约一市尺,宽约半市尺,重2~3斤。其做工甚细,先用精面粉揉和上百遍,然后以文火蒸制而成,馍焦金黄色,层层相包,耐嚼而松软。最关键的是,此物存数日之久,不霉不硬。
了解到这些后,刘锜心中大喜,当即派人连夜蒸制,并传令宋军每人发一个,饿时削一片解饥,困时枕头而睡。由此,军中士气大振,战争取得了胜利。于是,历史上就有了能吃的枕头,名叫“枕头馍”。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