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史上有“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是指在唐代和宋代最为著名的八大文章大家,他们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在这八位中,其中有六位在宋代,可见宋朝时文学的鼎盛。
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西)。自称“家世为儒”,曾祖历官水部员外郎,祖父为尚书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曾巩小时候读书勤奋,而且记忆力惊人,在其居住县城的南边有个“读书岩”,相传就是他读书的地方。12岁作《六论》,一挥而就,言简意赅,气势雄浑,得到欧阳修的赞赏,从此名闻四方。在其青年时,曾多次外游,和王安石友善,常有赛事文往来,并将王安石推荐给当时的参知政事欧阳修。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这样的前辈,结交了王安石这样的朋友,而且同当代其他几个重要人物如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
曾巩在嘉佑二年(1057年)欧阳修知贡举时考中进士。后被调任为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又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在这期间,曾巩对于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对于历代图书聚散以及学术源流多所论述,写过一些叙录,如《新序目录序》、《列女传目录序》、《战国目录序》等,还有《梁书》、《陈书》、《南齐书》等,也都写着“叙录”。熙宁二年(107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在任期间,秉公办事,刚正不阿,颇有政绩。元丰三年,在去仓州任知府的时候,路过京师,宋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但是没有完成。元丰五年,曾巩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著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
曾巩的思想属于传统的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对兼并政策,主张发展农业和广开言路。由于他思想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对王安石变法有些看法不同。他认为法愈密,则弊愈多。但是曾巩也不主张死守成法,他对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满,提出“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的观点。主张在不失先王意旨的前提下,对法制作必要的改革。在行动上,他能够维护新法,在齐州为官时,能力行保甲之法,使州人安居乐业。
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先道而后文,但比欧阳修更侧重于道。他在《南齐书目录序》中说:“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唐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援古事以证辩,论得失而显理,语言婉曲流畅,节奏舒缓不迫,可与欧阳修的《朋党论》媲美。他的记述性散文,记事翔实而有情致,论理切题且不失生动。著名的《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熔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刻有力,通情达理。《寄欧阳舍人书》和《上福州执政书》历来被誉为书简范文。叙事委婉深沉,语言简洁凝炼,结构十分严谨。《战国策目录序》论辩入理,气势磅礴,极为时人所推崇。当西昆体盛行时,他和欧阳修等人的散文,一扫雕琢堆砌之风,专趋平易自然。王安石曾赞叹说:“曾子文章世稀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苏轼也说:“醉翁门下土,杂从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曾巩同时也擅长写诗,其中有四百多首传世。其诗或雄浑瑰伟,或委婉超逸,无不含义深刻,妙趣横生。五古《追租》,描绘了“今岁九夏旱,赤日万里灼“,”计虽卖强壮,势不旭弱“的惨状,发出”暴吏体宜除,浮费可削“的呼声。绝句《西楼》、《城南》,清新隽永,具有王安石晚年诗作的风致。他的咏物多数富有新意,如《咏柳》诗:”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以柳树隐愈奸臣和邪恶势力,形象逼真,寓意深刻,别开生面。曾巩的诗作,格调超逸,字句清晰。
曾巩一生整理古籍、编校史书,也很有成就。《战国策》、《说苑》、《列女传》、《李太白集》和《陈书》等都曾经过他的校勘。《战国策》和《说苑》两书,多亏他访求采录,才免于散失。他每校一书,必撰序文,借以“辩章学术,镜考源流”。曾巩好藏书,珍藏古籍达两万多册;收集篆刻五百卷,名为《金石录》。
曾巩还培养了一批名儒,陈师道、王无咎、曾肇和曾布受业于他。《宋元学案》云:“陈无已(师道)好学苦志,以文谒曾子固,子固为点去百十字,文约而意义加备,无已大服”。
曾巩的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南宋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习”。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方苞、刘大魁、姚鼐和钱鲁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