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许昌的双赢时代(2)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14 11:21:1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知三国,必知曹操;知曹操,必知许昌。目前,我们看到的许昌是一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宜居、宜游城市。但历史上的许昌又是个什么样子呢?也许就连我们许昌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了。有人说“最大的陌生地是我们的家乡,最大的陌生人是我们自己。”
晚清的经学家龚自珍说过:“欲知大道,必先知史”。这一讲我们就先简单了解一下许昌这个地方——“物华天宝颍川地”。
我为什么用“颍川地”来说许昌?颍川又是怎么来的呢?那要从秦统一六国说起。秦统一六国时,秦灭掉了韩国后,就把韩国一分为二,西半部为三川郡,东半部为颍川郡。具体说,40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就是原来的许昌地区,或者比许昌地区还要大一点。它以禹州、许昌为中心,包括了登封以东,鄢陵以西,遂平以北,郑州以南的区域。
曹操说过:“汝颍固多奇士”。这里的汝是汝南郡,这里的颍是颍川郡。
为什么历史上的颍川郡会这么受人关注。
因为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许昌地处中原之中,文化积淀深厚,古遗迹、遗址众多,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在许昌留有许多闪光的印痕。无数英雄曾在此施展抱负,铸造出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从太昊伏羲到轩辕黄帝,从隐士始祖许由到音乐舞蹈鼻祖葛天氏,从大禹治水到夏启建都,许国风云600年,许昌一直是许国的都城。
这还不算。这里的“许昌人”头盖骨的发现震惊了世界。
2007年12月的一天,一个让天下人注目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出土了,它被命名为“许昌人”。它是继北京猿人之后中国古人类研究的关键考古发现,填补了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一环。被誉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它的发现将许昌文明史,推向了更为遥远的开天辟地的洪荒时代。从此,学术界有了“欲探华夏祖,必访‘许昌人’”的说法。
这里有“始祖仙山”, 古老神秘。
许昌境内的崆峒山、具茨山有“始祖仙山”之称,是人类祖先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缩影,是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历史文化教科书,是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这里至今还留有上古时期的古山寨、嫘姆洞、轩辕洞、神仙坡等,还有轩辕黄帝问道修行的逍遥观等。
逍遥观座落于禹州奇山秀水的崆峒山上,是一个很灵气又很神秘的地方。传说轩辕黄帝访上古哲人广成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有“天下第一观”之称。
这里是许昌之源,许姓祖根地。
相传为尧时高士许由为逼名利所扰,带领他的部族隐居于此,结草为芦,开始了刀耕火种的生活。成了这一地区最初的主人,是这片土地上第一缕农业文明曙光的缔造者。当年许由部族活动的区域称许地,他开垦的田地称许田,居住的城堡称许由寨,卒后长眠于此。所以许由就成了许昌之源、海内外的许姓之祖,许昌也成了天下所有许姓的祖根地。
这里有大禹的封地,夏启的都城。
大禹治洪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功被封为夏伯,其领地为现在的禹州。禹州的名字就与大禹有关。舜故后,大禹即位,国号夏,划九州、铸九鼎。禹传位于其子启,启即位建都在禹州,禹州成为中国最早的国都,史称“华夏第一都”。并筑钧台以纪念,并在此大宴诸侯。这次的宴会,被称为“华夏第一宴”。
近几年,在禹州具茨山数百平方公里的岩石上,发现了许多的神秘符号。专家认为,这些神秘的符号可能出现在大禹时期,与他治水有关。现在禹州的市区还留有禹王锁蛟井,相传大禹治水时锁蛟于此,才彻底治服了四处泛滥的洪水。
正是在许昌这片热土上,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开创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史。是他们的丰功伟业,启开了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序幕;是他们的智慧神灵,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许昌的每一个山头,都有人祖们留下的文明脚印;许昌的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人类祖先的传说故事。
这里经济发达,是国家的粮仓
许昌地区自古以来农牧经济都比较发达,在很长历史时期内,一直属于黄河中下游的经济中心区。特别是秦汉四百多年间,颍川郡人口快速增长。那时候,跟现在不一样,那时地广人稀,土地荒芜,到处都需要人。因为人多,经济就发达;人多,兵员就多;人多,土地就有人耕种,田多,粮食就多;粮多,就有了征战的资本。
历史上有“中原粮仓在颍川”之说。后来曹操为什么在此屯田能够取得巨大成功,是因为这里有一定的农业发展基础。直到现在,国家也很重视这一区域的粮食收成。你看温总理连续几年都到许昌的麦田看看,问问粮食的收成怎么样。前几天中央电视台在播报新闻秋粮丰收时,还是以我们许昌县的一个村子为背景。
颍川郡既有东部发达的农业经济,又有良好的牧业,牧业发达,就有良马可选。所以曹操来到许昌,就在这个地方开发了许多养马场。象今天鄢陵的马栏、马坊、大马等地名大都与曹军在这里养马有关。还有种以丝织业为主业兴旺发达的手工业,其经济发展水平始终居于东方各郡前列。
这里是国都的门户,名家汇集。
从东汉到魏晋,洛阳成为了国都,许昌就成了它的东南门户成为了洛阳东南的战略屏障。自古以来,许、洛联称就有其深刻内涵。正因为如此,各地的官员,到京城述职时,先在这里歇歇脚,观观风向。京城里的政治斗争天天都在发生,弄不好就会被卷进去。因为屁股决定脑袋。做错了凳子,也是会掉脑袋的。不仅是自己,或许是自己家族的脑袋都得赔上。
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许昌成了世家大族的集聚地,有识之士的避风港。这里居住着由军功起家的世家大族,大批东汉开国功臣的后裔也在这里。他们在这里兴办教育,大兴儒学,将弟子送入官、私学校接受教育。经过数年的财富积累和文化积淀,许多世家大族又成为接续文化传承的大族。成为了全国文化教育非常发达的地区,孕育出了大批的杰出人才。据粗略统计,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正史中有传可查的许昌名人就有150多位。他们要么是叱咤风云的政坛领袖,要么是智慧超群的帝王师友,或者是倜傥风流的文坛巨子,或者是学富五车的学界泰斗。
正因为有这样的人文环境,使许昌又成为了如许氏、文氏、陈氏、荀氏、钟氏,方氏、赖氏、庾氏等姓氏文化的发源地和纪念地。
时至今日, “七都” 名扬。
直到今天,许昌还留有“七都”之称。
夏都我们前面已经讲过。魏都我们后面还要专讲。
我在这里只简单的介绍下面的五都。
花都是指鄢陵,种植花卉苗木的历史已有千年。它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地。目前许昌的花工遍世界,联合国里都有我们的花工。花木遍神州,举一个例子。库尔勒的绿化树十颗有九颗来自我们许昌。
发都。许昌是发制品集散地,被称为最大的造假基地。她让头上时装风靡了世界。
钧都。是指禹州的钧瓷。它的神奇妙绝全在于它的自然窑变。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他的特点,钧瓷无对,窑变无双是他的珍贵之处,任何人只要拥有一件,那就是世界上的唯一。
药都。是指许昌禹州。有要不过禹州不灵。当年的禹州城是满街皆药行,处处闻药香。
烟都。许昌的烟叶从种植到复烤,从卷烟到烟机生产,从烟校到科研所,一应俱全。特别是许昌的烟丝全国闻名。
我们认识了在历史中许昌这个地方,下面我们再认识一下,东汉末年许昌这个地方的人。
(作者:解淑云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