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诸葛亮与留侯祠铭碑
诸葛亮与留侯祠铭碑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3/12/20 10:22:3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诸葛亮和张良都是平顶山历史名人,只是张良就是平顶山人,故里就在郏县,而诸葛亮是寓居平顶山,故里在山东临沂。且一个是汉初元勋,一个是汉末英杰,二人相距数百年。两位名人未曾谋面,但似乎是文脉相连,都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名垂青史。他们的联系可以从一通古碑说起。

    2006年2月13日,村民在郏县李口镇张店村发现一通红石碑。该碑高106厘米,宽60厘米,厚19厘米,无碑额碑座,用材是当地常见的红石,碑面粗糙不平,不似今天常见的平整光滑古碑。无额文序文落款,正文只有56个字,汉隶书繁体,刻于石碑正中。碑刻形式非常符合汉代碑碣的特征。

    碑文称:“亮携元直,建安六年,踏贤宗,观地势不严,然清净秀逸,乃龙凤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吾辈叹之,敬之,效之。”

    碑因碑文中留侯之称而被研究者称为留侯祠铭碑。笔者认为,碑刻是诸葛亮刻下的,是记录诸葛亮自己访古寻踪事情的,因此称为诸葛亮碑更为确切。留侯,即汉初三杰之一、古代著名谋略家、入列平顶山市十大历史名人的张良。张良故里从古至今都有在郏县东的文献记载,现在人们一般认为其故里是张店村,笔者根据李口镇大张庄村有古子房庙的事实,推断张良故里不排除在大张庄的可能性,至少说在郏县李口镇是确定的。留侯祠铭碑的发现印证了张良故里在郏县李口镇一带的史实。

    碑文中“亮”即诸葛亮。他出生于181年,祖籍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其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虽非鹰城人,却与平顶山渊源很深,平顶山是其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地和隐居地,于此成长为远见卓识的杰出人才。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诸葛玄后投奔荆州刘表。在战乱纷起向南方辗转流离过程之中,诸葛亮和叔父曾寓居在平顶山脚下,在这里躲避战乱,过了几年安稳生活。后来,诸葛亮成就大业,人们为纪念他,在其隐居地平顶山脚下建祠供奉,村以庙名,形成诸葛庙村。诸葛亮活动范围很广,武侯祠很多地方都有,而平顶山武侯祠在全国的武侯祠中有重要地位,它是诸葛亮从小离开其山东故里向南迁徙过程中的第一站,它使全国的武侯祠可以依据诸葛亮活动顺序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其地位得到学界公认,因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诸葛亮文化研究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诸葛庙村武侯祠历史上曾经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而载入明清《叶县县志》和《南阳府志》,现存的明代古碑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留侯祠铭碑印证了这样一个史实:诸葛亮曾寓居平顶山。就如专家们此前论证的就在今天的诸葛庙一带,那里正是平顶山脚下,昔日的高阳华里。碑文记述的就是建安六年(公元201年)诸葛亮携元直拜谒张良故里留侯祠的事情。他们认为祠中留侯像并不威严,但叹其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最后成帝王之师的伟业,并心生敬仰之情,愿意效法向其学习。

    碑文还涉及另外一个历史人物徐庶,碑文中称元直。专家们确认,元直即徐庶,他本名徐福,《三国志》中有徐福传。徐福幼年时行侠仗义,后弃剑拜师,终于成为一代名士,与诸葛亮、崔州平交好来往。先佐刘备,后因受到要挟奔曹操,但一生不献一计。临行前向刘备荐举“卧龙”诸葛亮。

    诸葛亮与张良有隔代之缘。《留侯祠铭》为我们描述了一段一千多年前发生在平顶山地域的伟人隐秘故事,印证了张良故里在郏县和诸葛亮曾经寓居平顶山的史实,让我们对诸葛亮同徐元直翻山越岭拜谒留侯祠时的情景产生无限遐想。
(作者:王宝郑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开封的草编
下一篇: 石壕古道的来历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