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许昌历史名亭--拜亭
许昌历史名亭--拜亭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3/11/1 9:11:3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拜亭位于许昌县西北25公里石梁河畔著名道教宫观天宝宫内。 

    进山门,迎面映入眼帘的便是拜亭。这是天宝宫中轴线上的第二道风景线,也是人们崇敬天宝宫的信物。 

    拜亭创建于民国初年,亭为仿古式三垂檐建筑,前檐下悬竖匾额,上镌“拜亭”两字,为书画家赵福祥先生所书。亭高约8米,正四方形,边长4.5米,四角为四根青石方柱,石柱及其下方的柱基上有人物和花草鱼虫浮雕,前两柱浮雕是传说中的道家八大仙人,人称上八仙。后两柱雕刻的中八仙,即李铁拐、钟离汉、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构图精美,形象逼真,为艺术珍品,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是石固镇著名石工陈照祥所刻。石柱上还镌刻着两幅发人深省的楹联: 

    一联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另一联是“使尽无限机谋为子为孙临死去只落得一双空手赴阴司始问子孙安在;用处多般巧诈图名图利到头来徒留下千载骂名来地府方知名利皆虚” 

    拜亭上为何有如此楹联?相传,清末天宝宫附近有位大财主吴老黑,他的心和他的名字一样黑。贪得无厌,常用欺诈手段夺得他人田产,为了敛财,他日思夜想,以致用脑过度,四十岁年纪就两鬓染霜,头上秃顶。他不但贪财,而且图名,但反有流芳后世之事,他总是挤扁头往里面钻,想捞点名声,却又不愿付出任何代价,结果名声没捞到,却捞到了“铁公鸡”、“吝啬鬼”、“露头扒”的绰号,他听说后气得大病一场,但仍不悔改。有一年春上,天宝宫拜亭竣工,庙主亲来一位王秀才为其撰联,镌刻于亭柱上。吴老黑听说后对王秀才说:“拜亭楹联,千秋流传,不知以何为对?”王秀才知其来意,也知其人,正想找机会教育他,便说:“尚无定论,请吴老爷赐题。”吴一听,喜上眉梢,心想,这真是天赐良机,不能放过。于是拍拍脑袋说:“外面流言蜚语,都说我吴某贪图名利,其实为了后代,这是人之常情呀,你就以此为题,以正视听吧。”王秀才便挥笔写下楹联,等到吴老黑来看时,差点没给气死,但楹联已深深镌在石柱上,已是无可奈何的事。

(作者:解淑云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晒书台的传说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