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我们《新汤阴时讯·人文汤阴》栏目组慕名来到位于瓦岗乡南里于村的凤凰山上,看着凤凰山上的文物古迹,听着这里的老者讲述此地发生的历史故事,我们仿佛走进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长廊。
门额上的说唐故事
踏进凤凰山,端详凤凰山大门匾额字画,中国历史文化的画卷立即展现在眼前:中间蓝底金色楷书大字“凤凰山”,其间还绘有秦琼与景山春对阵的《三叫门》和罗成与秦琼的《说唐故事》戏剧人物画,匾额的右侧绘有《李渊劝将·秦琼表功》;左侧绘有“八仙过海”图。大门两侧的八字墙上,分别绘有“凤归山”和“龙腾图”,巨幅绘画,色彩鲜艳,祥云缭绕,龙飞凤舞。未进凤凰山,我们已经陶醉了。我们请教当地的文化人李庆安,为什么在凤凰山的匾额上绘制说唐故事人物画卷,他笑着告诉我们,因为凤凰山上的碧霞宫最初修建于唐代鼎盛时期,所以此地唐代故事和遗迹较多。说着李庆安又告诉我们,他本人就收藏有一块《大唐故□君合父墓志》,墓志尺半见方,分墓志盖和墓志两部分,墓志主人为李义疃,墓志中详述了勘察到一块风水宝地作为茔葬穴地事宜,文中有“孟尝九代玄孙”、“大望贝州青河郡”、“大唐相州汤阴县杨邑乡南石堆村”、“距三王坟□丈”等字样,落款时间是“大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某月某日某刻”。关于李义疃的身份,目前还没有考证清楚,但根据墓志及墓葬砖砌规格看来,至少也应该是个五品以上的官员。
凤凰山与碧霞宫
凤凰山在当地百姓中被亲切地称为庙岗,其主要庙宇就是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民间俗称奶奶庙。相传,凤凰山上的碧霞宫始建于唐代。原有建筑群为:山门面阔3间,为单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覆顶,正脊两端鸱尾吞脊,戗脊上有飞鱼、海马、四绝神。入山门即碧霞宫前院,两厢有四帅殿及钟、鼓二楼,左右相对,二门有三,各筑门楼一座,中间门楼较大,为木结构四阿顶,如意斗拱,结构复杂,过二门到中院,院内古柏参天,碑碣如林。大殿为碧霞宫主体建筑,大殿是卷棚歇山顶拜殿和悬山顶后殿组合式建筑。两殿相连,浑为一体。后殿内并排3座砖雕莲台,台上各有木雕神橱一座,透雕龙、凤、花卉。橱内各塑一尊女神为碧霞元君、佩霞元君、紫霞元君。基本格局与浚县大伾山上的碧霞宫略同,只是规模小了一些。
碧霞宫是古人为传说中的女神碧霞元君建造的宫殿。这座古代建筑群集民俗风情、宗教文化和建筑艺术于一体,千百年来它既是吉祥、慈爱、圣洁的象征,又是人们传承生命情结的一个载体。浚县正月古庙会历久不衰,关键在于自古以来民众对碧霞元君的信仰。碧霞宫历史悠久,所供奉的碧霞元君名气很大,在中原地区无人不晓。正月古庙会期间,前来向碧霞元君进香朝拜的人“奔走络绎,日夜不止”。碧霞元君是我国北方尤其是中原广大地区普遍信奉的一位女神,她的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元君”是道教中对女仙的尊称。 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民间有不同的传说:一种说法是,她原为黄帝手下的一个玉女,后来得道升仙成为碧霞元君。另一种说法说碧霞元君是汉朝宫中的一个玉女,后来被宋朝的真宗皇帝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也有人说她是汉朝时的大善人石守道的女儿,石家这个女儿从小是个神童,后经仙人指点而成仙,成了碧霞元君。而流行最广的一种说法是,碧霞元君原为东岳大帝的女儿,因此俗称为“泰山老奶”。
说到为何在凤凰山上建造碧霞宫,庙上的老者们说,当地百姓赶浚县山庙会需要起五更搭黄昏,还要花费相当多的钱财,有时去得晚了,连上一炷平安香火都拥挤不到跟前。特别是一些穷困人家,要完成这个心愿就更难了。后来,当地绅士就选择凤凰山这个风光秀丽的制高点 (海拔108米)修建了这座碧霞宫,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成了当地人求子还愿的精神寄托。
由于战争的破坏,凤凰山上的碧霞宫在1947年毁于兵火。如今我们看到的碧霞宫,是建在庙院正中的三间青砖瓦房,前有廊柱,内 供奉有碧霞元君、紫霞元君、佩霞元君,也就是民间称为大、二、三仙的三位老奶。门额上悬有黑底金字的 “碧霞宫”行书题名,廊柱上镌刻着对联:赤龙舞首兆瑞瑞光寿星至,金凤展翅呈祥祥云玉麟归。门上贴的春节对联是:一缕香烟通上界,万枝烛彩照前程。横额是:青舍香居。在庙门右侧挂着“汤阴县瓦岗乡凤凰山传统文化站”的牌子,处处迹象表明,这里是凤凰山的正殿。
文王魁星楼与岳飞庙
在凤凰山院内东北侧,还建有一处魁星楼。为三层阁楼建筑式样,一层西边设有双向楼梯踏步台,二层内面向西供奉有文王神像。从二层内部沿梯可上到三层,三层内有点状元的文曲星神像。为此,凤凰山又成了当地文化人理想考中秀才、举人、进士、状元的神圣之地。也就聚集了一些热爱周易文化和从事人生预测的人士,从而,使此处成为传播易学文化,开展人生预测的乐园和阵地。与来凤凰山碧霞宫求子求女的民间需求相结合,探讨人生奥秘,把脉生命规律,企求平安吉祥,企盼五谷丰登,期望升官发财,升学进步,成为凤凰山神灵保佑民间信仰的理想圣地。
在凤凰山上看到了文圣人——周文王,我想该不会这里也有武圣人——岳飞吧?果不其然,转眼之际,在碧霞宫西侧,我们首先就看到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几具石跪像。这种奇特的景观,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只有岳飞的庙宇才会有的现象,在这里果然出现了。走近细看,这里的岳飞庙与其他处的岳飞庙又有着许多不同。
凤凰山上的岳飞庙由五间北屋瓦房和对面而立的施全祠组成。主殿供奉岳飞塑像,廊柱上镌刻有名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主殿两侧各有一殿,西侧供奉岳飞小女银瓶,民间称岳姑姑;东边供奉岳飞父母,两侧的廊柱上镌刻有对联:“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在岳飞庙对面的施全祠内,后墙上画有风光背景,正中塑有施全站像,彩绘艳丽多姿,手持宝剑,取镇压之势,颇具戏剧效果。阶下四具青石雕刻的跪像,丑陋异常,维妙维肖,极具讽刺意味。忠奸善恶、美丑香臭,爱憎分明。
凤凰山上擒顽敌
1947年5月,刘邓大军解放汤阴后,解放军转战大别山。由于还乡团的反攻倒算,使汤东新区的土改运动再次被迫中断。县委、县政府把工作重点重新转移到武装对敌斗争方面,县委成立了“前线指挥部”,并抽调百余员精干武装人员组建了县独立支队,与此同时,中共太行区武委会又从林县、武安、涉县相继调来了三个独立支队(每支队200余人)前来支援。人民武装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场反扑与反反扑的武装斗争在汤东新区全面展开。
10月16日(农历九月初三)夜,逃亡安阳的恶霸地主、国民党军连长李多善率还乡团60余人,窜回本村南里于,向分得斗争果实的贫苦农民疯狂反攻倒算,勒索钱财,购置枪支,捕杀革命干部群众,妄图永久霸占乡里。18日凌晨,县武委会主任张慎治、县委宣传部长史进贤率领县独立支队及五、七两区武装对人民武装350余人,从路西解放区的武洼村抵达距南里于村2华里处的里于庙岗(凤凰山)。一边布防,一边派少数民兵去村内“引蛇出洞”,将李多善及其部属诱至村外一凹地内加以包围。当李多善发现中计被围后,便指挥其部属从庙岗左侧向人民武装发起攻击,企图突围。县独立支队队长孙保平率领战士居高临下,将一颗手榴弹向敌人掷去,炸得敌人焦头烂额,血肉横飞。与此同时,县独立支队政委裴友珍率领部分战士从敌人侧方发起冲锋,顿时枪声大作,直打得敌人胆战心惊。一些未中弹的匪徒慌忙夺路而逃,战士们紧追不舍,在追击残匪过程中,又拔掉了小贺屯、龙虎等附近村庄的还乡团据点。这次战斗,共毙敌14人,俘敌27人,缴获步枪11支。匪首李多善负重伤被俘,翻身队员铡下其首级,挂在高汉岗庙门示众,还乡团闻之丧胆。凤凰山上这场战斗,虽然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但这些生动的战斗故事不仅记载在 《汤阴县志》和 《中共汤阴县党史》里,而且在民间口头流传,历久弥新。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