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大唐古韵起悲歌——颜真卿之死
大唐古韵起悲歌——颜真卿之死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3/9/16 9:11:2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大唐古韵起悲歌——颜真卿之死

    784年初夏,蔡州汝南城北三里天中山下,在一群叛军兵士的监视下,一位皓首银须、气宇轩昂的古稀老人缓步登临山顶,环顾四野,伫立良久,然后,下得山来,在一张早已备好的书案前,挥毫写下“天中山”三个大字,又附署两行小字:周公营洛,建表测景(“景”即“影”,古时二字通假),豫九州为天地之中,汝南又豫州之中。书毕,凛然而去。谁能想到,这些字竟是老人的绝笔。此后不久,老人便为叛贼所害。这位老人就是唐代德高望重的大书法家、四朝重臣、为国捐躯的忠烈之士颜真卿。 

    从此,汝南城北这座高不过丈余、人工堆砌的山丘,萦绕着一股英雄豪气,成为一处圣地、一种地域文化的象征,千百年来引得无数人的凭吊和兴叹。 

    卿出生于公元709年,是活跃于唐朝玄宗至德宗年间的大政治家。颜真卿家学深厚,其五世先祖颜推之是北齐、隋初的文学家,其祖父颜师古也是初唐知名学者,官至秘书监、弘文馆学士。颜真卿开元年间中进士,步入仕途,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其颜体书法遒劲端庄,法度谨严,对后世影响极大。 

    安史之乱前夕,身为殿中侍御史的颜真卿被国相杨国忠排斥出京,任平原太守。颜真卿敏锐地觉察到安禄山反意已决,遂在平原郡悄悄做了一些防范的准备。待安禄山起兵叛唐后,举国无一郡扯旗讨贼,惟独颜真卿在平原郡揭竿而起,成为振臂一呼的平叛盟主。颜真卿一门,为平叛做出了卓绝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安史之乱平定后,颜真卿因功升御史大夫。但很快又因性格耿直得罪了相国,被贬为冯翊太守,转蒲州刺史,旋即再贬饶州刺史。 

    颜真卿忠诚正直、德操高洁、嫉恶如仇、表里如一,为奸佞弄臣所不容,故而一生宦海沉浮,屡遭波折。 

    公元783年,对于颜真卿的敌人来说,一个绝佳的机会又来了。 

    这年,唐德宗眼看淮西叛军李希烈部势焰熏天、接连攻下众多城池,乃问计于宰相卢杞,卢杞回答说:李希烈年少骁勇,恃功骄慢,他手下的人没有谁敢于劝诫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派一位忧国奉公的儒雅重臣,带着皇上的威仪,去宣抚叛贼,说明利害,这样,李希烈必能革心悔过,而又不需劳师远征。德宗皇帝一想,要找这样的人选,非颜真卿莫属。 

    貌丑而心险的宰相卢杞,为了铲除异己,必陷真卿于万劫不复之地。

   颜真卿奉旨到许州后,李希烈对其软硬兼施,先许以高位,见真卿先生不为所动,便来横的:一是在颜真卿的房门前挖了一个大坑,说是要活埋他,先生毫无惧色,闭目以待;李希烈又吩咐手下堆起柴草,泼上油脂,以焚身相逼,哪知颜真卿纵身投火。李希烈见颜真卿软硬不吃,心中暗暗折服。事实上,下决心杀掉颜真卿,对李希烈来说还真是一件难事。李希烈把颜真卿从许州押解到汝南,又转至确山北泉寺关押。其间,曾给了颜真卿一定的活动空间和自由,让他游览山水,希望他慢慢“觉悟”。 

   可是,颜真卿此番前来,明知凶多吉少,已经抱定了必死的信念。

    785年8月,李希烈下令将颜真卿缢死。一代人杰在天中之地留下了大唐古韵的千年悲歌。

(作者:杜平,汪军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孔子周游困于蔡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