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许昌历史名人---褚遂良
许昌历史名人---褚遂良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3/9/6 17:10:1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代政治家,著名书法大家。 

    褚遂良少时受家庭熏陶,其父褚亮为秦王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遂良博通文史,精于书法,贞观十年(636年),以善书由魏征荐至唐太宗而深受赏识。唐太宗时封其河南郡公,故世称遂良为“褚河南”。曾与长孙无忌说服太宗立晋王为太子,故太宗临终其与无忌同被召为顾命大臣。唐高宗即位后褚遂良曾任重臣,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而屡被贬职,最终卒于任所。 

    褚遂良初学欧阳询、继学虞世南,后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正书丰艳流畅、外柔内刚、笔致圆通而自成一家;行草则婉畅多姿、行间玉润、变化多方。魏征曾赞其曰:“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故后世将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 

    《唐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他所写的《雁塔圣教序》,最有自家之法。在此碑中,他把虞、欧法融为一体,皆波势自然。从气韵上看直追王逸少,但用笔,结字,圆润瘦劲之处却是褚法。 

    他不仅书法写得“古雅绝俗,瘦硬有余”,而且还有一双精妙神奇的书法鉴赏慧眼。唐贞观十二年,因著名书法家虞世南不幸病逝,便召见褚遂良,并任命他为侍书。 

    有一次,唐太宗征得一卷古人墨宝,便请褚遂良看看这是否是出自王羲之的手笔。褚遂良看了一会儿,便说:“这是王羲之的赝品。”唐太宗听了颇为惊奇,忙问褚遂良是怎么看出来的。褚遂良便要唐太宗把这卷书法拿起来,透过阳光看。褚遂良则用手指着“小”字和“波”字,对着唐太宗说:“这个小字的点和波字的捺中,有一层比外层更黑的墨痕。王羲之的书法笔走龙蛇,超妙入神,不应该有这样的败笔。”唐太宗听了,打从心眼里佩服褚遂良的眼力。此后,唐太宗征集到王羲之的墨迹,每逢真假难辨之时,总要请褚遂良帮他鉴定。后来,还奉命将这些珍贵的书法编定目录,珍藏于宫廷内府。 

    他的传世墨迹有《倪宽赞》、《阴符经》,碑刻有《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碑》、《房玄龄碑》等。后世仿学者甚多,书法大家颜真卿亦受其影响。 

    褚遂良一生书迹皆为行楷,因为他不愿耽于笔墨纸砚苦役劳顿,做个书工。他的成就可概括为两点,一是个人永无满足,不断探索,褚遂良实际上是由隋至唐楷书演绎的缩影,他一生墨迹的变化见证了这一点;二是他既能吸收前人精华,也能把握时代潮流,做到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作者:解淑云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三贤与三贤祠
下一篇: 箭穿山的传说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