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宽(约公元前89年—约公元前35),字次公,今河南平舆县(西汉汝南郡)人,汉宣帝时官至庐江太守丞,以《盐铁论》著称于世。他主要活动在西汉昭帝、宣帝和元帝时期,确切的生卒年月不详。桓宽博览百家著述,以研究《春秋》著称,其对于《春秋公羊传》的训释和评点为后世所推崇。《汉书》称桓宽“博通,善属文”。
汉昭帝即位初期,统治集团内部在盐铁官营、均输、酒榷等国家财政政策方面出现了分歧,以桑弘羊为首的一派主张“深酷用法”,鼓吹君权至上、盐铁官营,崇申、商之术,尚功利,重刑罚,薄德治;以霍光为代表的一派崇尚王道,倡导施政宽仁、民贵君轻、省刑薄赋、清政安民,反对虐政酷刑、骄奢淫逸、穷兵黩武,主张废除盐铁官营。公元前82年,朝廷令所有内阁衙门各举荐贤良二人,令郡国各举荐文学高才一人,向他们布置了察民情、问疾苦的调研任务。次年,各地六十多名贤良、文学聚会长安,与丞相车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及其僚属就盐铁官营以及政治、政治、军事、民生等多方面的问题展开辩论。是为著名的盐铁会议。盐铁会议对与会各方人士平等看待,鼓励各抒己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也不搞秋后算账,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实行民主议政的一个生动范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宣帝(公元前74年——50年)时期,桓宽以其敏锐的目光看到了“盐铁会议”这个题材的独特价值,酝酿了自己的创作计划。他利用自己身在官场的便利,着手收集盐铁会议的论辩材料,对当年与会者或听取过当时辩论的儒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采访,依据查阅、采访所获,进行了精心的加工增广、推衍润色,撰成《盐铁论》凡10卷、60篇。《盐铁论》成书于汉宣帝时,一经问世就受到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抄本随即流行。现存此书最早的刻本为南宋淳熙年间本,通行本有卢文绍《抱经堂丛书》本、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本,北京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注本有王利器《盐铁论校注》。
《盐铁论》作为一部中国传统经典著作,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多方面的贡献:它为后世提供了西汉时代一个历史的横剖面;是一部用对话形式编织而成的散文体政论专著;语言简洁,行文活泼,疏密有致,标志着西汉时期散文创作的新发展。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