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城开封的东北隅,耸立着一座高大挺拔的古塔,它就是开封的镇市之宝,被誉为国宝“天下第一塔”的开封铁塔。
铁塔原名开宝寺塔,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即公元1049年,八角十三层,高55.63米,是开封仅存的两处北宋地面文物之一。因其通体镶嵌褐色琉璃砖,颜色近似铁色,从元代起,民间俗称为“铁塔”。 史书上说,开封铁塔的前身是座木塔,位于开宝寺福胜院内,始建于太平兴国七年,也说是公元982年,建成于宋太宗端拱二年,谓之福胜塔,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有金光出相轮,车驾临幸,舍利乃见,因赐名灵感塔”,是宋太宗用来供奉吴越国进贡的阿育王佛舍利用的。
负责设计和监造的,是当时著名的木工喻浩。喻浩曾任杭州都料匠,“有巧思,超绝流辈”,著有《木经》三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木工专著,惜其散佚,今已不存。喻浩擅长营造,但仍虚心好学。他十分赞赏唐人所造的相国寺门楼。多次自谦地对别人说,楼门别的部位他都能造,只是对于卷檐不解其意。所以他每次到相国寺楼门下,就仰起头仔细观看,站得累了就坐下看,坐得困了就躺下看,反复琢磨以求其理。他还为相国寺圣容殿前东西两旁的古井建造了井亭,极其工巧,为相国寺十绝之一。喻浩在林林总总的建筑群里,尤善建塔,他在杭州建梵天寺塔时,就科学地解决了木塔的稳定问题,为时人所注目。
这次奉命为京都开宝寺督造木塔之前,为求缜密,曾先造一个小样。施工时,外设帷幕,暂隐其形,外面只闻斧凿之声,“凡一月而一级成”。遇有上下榫不合之处,喻浩环绕塔式边看边切磋,毛病一旦找准,旋及拿起巨棰撞击数十下,即皆牢整。灵感木塔监丞、画家郭忠恕看后经过测算,从一级至上层,余一尺五寸,收杀不得。问题提出后,喻浩因此而魂萦梦绕,数夕不寐,通宵达旦的认真核对,最后结果应验了郭忠恕所言。次日刚刚黎明,喻浩即叩郭家之门,长跪以谢。
喻浩督造的灵感木塔,八角十三层,也有说十一层的,高360尺,上安千佛万菩萨,塔下作天宫,奉安阿育王佛舍利小塔。
塔初建成时,远远望去,塔势偏西北倾斜,有人惊奇地问他,他说:“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如今的铁塔不仅被西北风吹正了,而且已向东南方向倾斜71厘米。可见他的用意精细,谋筹深远。此塔极其伟丽,在京师诸塔中最高,且制度极精。“其土木之宏壮,金碧之炳耀,自佛法入中国,未之有也”。被赞为“一时之盛观”,“天下之冠”,“巨细精巧,近代所无”。喻浩也因此饮誉“造塔鲁班”之称。可惜喻浩设计、监造的这座华美绝伦的灵感木塔,仅存世56年,就于宋仁宗庆历四年六月,遭雷击而焚毁了。
灵感木塔被“天火”焚毁后,宋仁宗曾派人将塔基掩埋的佛舍利掘出,迎入宫中供奉,令京王公贵人瞻礼,争施金帛。随后又送还开宝寺。传言佛舍利在内廷时,曾发光显灵。潜心于“神道设教”的仁宗赵祯又想重建灵感塔。当时不管是太宗时建的木塔还是仁宗时建的琉璃砖塔,都要从国库中支出巨额资金,属于重大建设项目,要召开大会商议,应相当于现代的专家论证会,大多数官员是赞同的,因为在封建社会,皇帝是金口玉言,可也有不怕死的谏官直言反对,如在木塔建好时,大家都在赞美说“其土木之宏壮,金碧之炳燿,在佛法传入中国之未之有也”。可耿直敢谏的谏议大夫田锡在奏本中说:“众以为金碧荧煌,臣以为涂膏衅血”,就是说建塔是浪费人民用血汗换来的金钱。当仁宗提出来佛舍利不能永久存放在皇宫,要建塔供奉时,主持谏院的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首先上书反对,对主张重建灵感塔的种种论点逐条批驳。他说,有人以为舍利在内廷发光,就是显灵应验。那么,舍利连自己居住的灵感木塔都不能佑护,大火袭来,一夕而尽,还算什么神灵。对于舍利发光的物理现象,蔡襄是一无所知,解释不通的,只好归结到“妖僧”身上,他说:“枯久之物,灰烬之余,或有光怪,多亦妖僧之所为也。”接着,蔡襄又批驳了灵感木塔系太宗皇帝主持所造,“祖宗”督做的事,不能更改,理应修复的观点。他说,昭应宫、上清宫都是先朝所置.天火焚烧,满室皆空,到现在也没有修复,不是也没有人非议吗?专司向皇帝进谏奏事的谏院右正言官余靖也是多次谏言,抗声力争,反对建塔,认为佛舍利连一塔都不能保护,何况能藉福以民哉!
建塔之风乍起,朝堂上云涌浪卷。毕竟是臣下投反对票的太多,仁宗只好息事宁人,暂缓建塔。但是,争论毕竟是争论,皇帝一心想建塔,到底是谁也阻挡不住。“仁宗皇佑元年,诏重建灵感塔藏舍利”。灵感塔的重建,就这样随着这封诏书的颁布正式施工了。
重新修建的琉璃砖塔高55.63米,八角十三层。在近千年前就具有高超的建筑技术价值、精美的建筑艺术价值和技术含量很高的建筑科技价值。从建筑技术看,虽然用的是铁色琉璃砖,但建筑手法确是使用中国传统的墙倒屋不塌的木架结构的原理营建的。塔几十米高,当时又没有脚手架,没有现在的龙门吊,那是使用什么方法修建的呢?争论不休,有说用竹竿搭架的,有说用堆土法,还有的说是内建法等等。铁塔通身用28种不同形状的结构砖组合,在柱、枋、斗拱等咬合的结合处都是用特别烧制的有榫、有卯的子母砖紧紧的扣合在一起,严丝合缝,浑为一体,如铁铸一般。所以在900多年中,历经了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而巍然屹立。特别是“宋神宗熙宁元年夏五月京师开化坊醴泉出,自秋七月至冬十一月地震者六、数刻不止,有声如雷,楼橹民舍摧折压死者甚众。”铁塔确安然无恙。
元代开宝寺除铁塔外,殿宇建筑毁于战火。到了明代,从明洪武十六年,到明万历十八年多次对铁塔进行修缮,并重新修建了寺院的山门、钟楼、殿宇等,恢复了昔日宏伟壮丽的规模,寺院改名为祐国寺,特别是在明天顺元年英宗皇帝赐“祐国寺”匾额,影响很大。铁塔也随之称为祐国寺塔。到了清代,寺院改名为大延寿甘露寺,因寺名太长,铁塔仍保持原名为祐国寺塔。特别是在塔身内每层塔门对面的塔身墙壁正中,镶有48尊明代祐国寺时修砌的黄色琉璃阿弥陀佛像,佛像旁刻有“命赐上方祐国禅寺……”字样。
从建筑艺术上讲,铁塔可称上是一座非常完美的巨型艺术品,远望,铁色琉璃瓦遍饰全身,色调具有铁打铜铸的深厚气质,而且整座塔身上下收分比例协调自然,视觉差比例匀称美观,气势惊人。而走近细看,遍身装饰都是琉璃浮雕艺术品,各种花纹砖有50余种,有佛像砖,有菩萨、飞天、五僧、立僧、供养人、伎乐等;有动物图案砖,有狮子、云龙、降龙、双龙、麒麟等;有花卉砖,有宝相花、海石榴花、莲荷花、牡丹花、芍药花等,还有璎珞、流苏等装饰花纹砖。而在挑角、拔檐、转角等处采用各种艺术装饰砖,有嫔伽、麒麟、套兽、云龙猫头、重檐滴水等,共20多种,如每一个挑角处都是人头鸟身的嫔伽领头,后有独角脊兽,下面是蝉肚老角梁伸出套兽头,套兽口含风铃,勾列出非常美丽的曲线。可以说每块砖都是做工精细、栩栩如生,非常完美的琉璃艺术品。
铁塔有技术含量很高的科学技术价值。在建塔选材上就吸取了其前身木塔雷击烧毁的教训,而采用了绝缘的、不导电的琉璃瓷砖,避免了大雨雷击的可能性。瓷砖另一个特点是应压强度高,坚固牢靠,在塔门的设计上也是独具匠心,不用发券的半圆门,而采用上尖下方的圭形门,用五层云纹砖逐层收压,其外观象佛龛,而更为坚固。
1938年6月5日,侵华日军以铁塔为目标发动猛烈的炮火袭击,塔身中弹七、八十发,塔身北侧遍体鳞伤,第八、九层被打穿了外壁,留下了2个2米大的深洞,而铁塔渗透着开封人的铮铮铁骨,像一位威武不屈的战士巍然屹立在古城大地。
1952年10月30日,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来汴视察黄河时,顺便游览了铁塔和龙亭。游览铁塔时陪同毛泽东主席的原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在塔侧向毛主席介绍说:“塔上的大窟窿是1938年日军侵占开封时,用大炮打的。”毛主席说:“这座铁塔名不虚传,代表我们中国人民是打不倒的,他们把它打不倒,我们把它修起来。”
在毛主席的关爱下,1953年7月,省文物局把维修铁塔列为中南的名胜古迹重点修缮工程。1954年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考古人员对铁塔进行全面勘察设计,1956年成立了由市政府建设科工程师田延寿等人组成的铁塔修复委员会,由中央文化部和省计划委员会拨21万元专款,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制定了维修方案。特别是铁塔硫璃砖的质量要求特殊,其砖胎为耐火钢粗瓷胎,其釉面为铁色硫璃瓷釉,先后联系北京、天津、江西景德镇等砖瓷厂均无法烧制。最后在烧制宋瓷的河北省邯郸市彭城镇日用陶瓷厂找到专家和老工人,经10多次研制,才成功地烧制成和铁塔基本相同的铁色琉璃砖。于1957年6月11日开始动工,到10月底全部修复竣工。同时还安装了104个铁铸风铃,增装了洞门铁栏和避雷针。千年宝塔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太宗所建木塔是用来供奉阿育王佛舍利的,仁宗重建铁塔也是用来供奉存放在宫中的佛舍利而重新修建。那我们开封铁塔下有没有地宫?有没有收藏珍宝呢?宋代笔记明确记载的答案是“有”。《佛教对宋太宗的影响》一文写到:“所以他在塔成之日,肩舆微行,亲自手奉舍利塔,安放於灵感塔之下[天宫]。当时开封士庶闻讯围观,据说见‘白光起小塔一角,大塔放光,洞时天地。士庶焚香献供者盈路。’”。综上所述建塔的目的就是供奉佛舍利的,而且是太宗亲手把佛舍利等宝物放入塔下[天宫]之内的。据载,木塔雷焚毁后把佛舍利收回皇宫,建琉璃塔后又放入地宫,上述的内容依据,是参照宋代笔记《杨文公谈苑》,欧阳修《归田録》、《玉壶清话》等笔记得知的。那么宋代笔记不是正史记载的是否准确呢?答案是应当是准确的,因为宋代的文人笔记不是故事传说,不是杜撰,更不是道听途说,而应是他本人记录的亲历亲闻之事。
所以说现在的铁塔下不但有地宫,而且应藏有佛舍利。目前南京大报恩寺、长干寺地宫出土文物展,将在南京市博物馆盛大开幕,出土的阿育王塔被誉为“惊世大发现”。那么开封开宝寺塔据宋代笔记记载在地宫内也保存着装有佛舍利的阿育王塔,能不能发掘已成为开封市民关注的焦点。因铁塔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动一砖一瓦都要经国务院批准。经口头请示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因目前科学发掘的依据,保护的条件还不成熟,暂不能发掘,根据专家的意见,我们这一代应把现存的铁塔保护好,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更宝贵的遗产。铁塔地宫应留给下一代,让他们去研究开发。
开封铁塔是宋都开封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是文物价值最高、份量最重的宝物。所以,在我市现有的1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唯有铁塔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的镇市之宝铁塔,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