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把所有的杂技都习惯地称为“杂手艺”和“踢弄”;称呼杂技艺人为“百戏踢弄家”。
古代的《跳丸》、《跳剑》在北宋衍化了新的招式。不单瓦肆勾栏之中的张臻妙、温哥奴、真个强、没勃脐和小棹刀等艺人一生专攻手技,使杂手艺有所突破外,足的运动由原来踩球、踩高跷一类也发展成为各种形式的足踢技艺。有一种用足把物品踢到一个固定位置的技巧,和今天《高车踢碗》的表演相类似,只是当时没有自行车,是艺人站在地上,在跳跃中踢起物品。他们表演“踢弄”能用脚把瓶踢起,使瓶落在远处棍端或落在圆球之上旋转不已。除“踢弄”外,还有“踢碗”、“踢钟”、“踢磬”、“踢笔墨”等花样。而“踢缸”则属另一种,演员躺下来,使沉重的缸在脚上旋转,这是今天蹬技的雏形。百戏节目《拶筑球》有极强的技巧性,如用膝耍球称为“骁色”,二人对踢称为“白打”,有仰手射、合手射两种姿态;另一种马上射技是把柳枝插在地上,骑士们在奔驰的马上引弓弩用铲子箭射柳枝,铲子箭头实际上是月牙形的铲刀,射中柳枝时,刀锋把柳条铲断。在马背耍弄刀剑,有的表演刀技,舞弄着特制的沉重大刀。还有一种叫“旋风旗”的技艺,在一个轮子上插十多面彩色小旗,表演者骑在奔驰的马上舞弄,五彩缤纷。马上的人形体运动技巧相当娴熟,手执大旗站立马背,叫做“立马”;在奔腾的马上纵身着地,紧接着手攀鞍子,翻身上马,名为“骗马”;在马上拿大顶,称为“倒立”;从前面马背上跳到后面马背上称“跳马”。此外,“献鞍”、“飞仙膊马”、“镫里藏身”、“赶马”、“绰尘”等花样繁多。其中“豹子马”尤为惊人,骑手纵快马在前面奔驰,马的鬃毛处还有数人围成圆圈互踢,每人使用绝招把球踢出去。尤其是单人表演的“自打混身解数”,更是一种纯杂技表演,所谓“一身俱是蹴鞠”,即头、肩、背、臂、胸、腹、膝都可以代替两足使用。滚弄的球“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艺人把球玩得“绕身不堕”。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