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少孙,西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号先生,颍川(今河南禹州)人。元帝、成帝时博士。史称补缀《史记》第一人。
褚少孙早年与山阳县的张长安,东平县的唐长宾之人求教汉朝大儒王式。王式要他凡事不能光靠朗讲,而要回之多加润色,少孙严遵老师教诲,从此认真研究学问,并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文章不同凡响。
成帝年间,褚少孙与张长安,唐长宾等三人同应博士殿试选,即有提问,对答如流,三人均升博士,故《鲁诗》中有唐、褚、张之说。褚少孙甚爱《史记》,尤其爱读史书列传。美中不足的是司马迁死时,《史记》尚缺《史记》十篇未写完。少孙就拜访学识渊博的名流、谈古论今的学士,费尽周折,得到前朝《封册书》历尽艰辛补缀了《史记》之缺,补写的有《景纪》《武纪》《礼书》《兵书》和汉兴以来的《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及《傅靳蒯成列传》计十篇,并写之《滑稽列传》。
如他写的《滑稽列传.西门豹治邺》,向人们讲述了当年地方官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的事。西门豹是战国时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他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后来才知道百姓为“河伯娶妇”所困扰。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褚少孙的笔下,西门豹是一位有勇有谋,以民为本,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地方官。因其生动的记述,入选现代教科书。
清人王大昕在《二十二史考异》中说:“少孙補史皆取史公所缺,意虽浅近,词无雷同,未有移甲以当乙者也。”
褚少孙一生著书甚多,他苦爱学习的劲头及渊博的学识对后人影响极大。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