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郑州历史故事之大禹治水
郑州历史故事之大禹治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3/7/2 16:50:16 来源:郑州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史书中记载的“禹都阳城”,就是指中国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建都在郑州登封,大禹治水就在嵩山一带。《史记》中说大禹治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老百姓也盛赞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据《淮南子》记载:“禹治洪水,凿辗辕开,谓与涂山氏曰:‘欲饷, 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化为熊,惭而去。至嵩山脚下化为石, 禹曰:‘归我子! ’石破北方而启生。” 

    传说,古时候这里洪水滔天,吞没了大片的土地和山川,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舜帝派大禹到嵩山治理洪水。禹来到嵩山后,决定在太室山与少室山之间的辗辕山打开一条疏洪泻流的通道。那时大禹的妻子涂山氏,为了支持丈夫治水,也来到嵩山,每天给大禹缝衣做饭。一天,大禹在上工前对涂山氏说:“你听见我的击鼓声,就来送饭。”说完,就去治水了。涂山氏准备好饭食,单等着鼓声传来。大禹为了尽快凿开山间通道,就变成了一只大熊,在山间来来往往,开山凿石,忙碌不停,连饭都忘了吃。谁知一不小心,竟把一块石头踢落崖下,恰好击在鼓上,涂山氏听到鼓声,急忙把准备好的饭食送到辗辕山下。可是她东张西望却不见丈夫的踪影,只见一只大熊在山间跳跃治水。她心中一惊,羞惭之下便向山下跑去。跑了一阵,涂山氏跑不动了,化成了一座巨石。大禹见此情景,大呼:“还我孩子!’’只听一声巨响,石破北方,一个男孩出生了。这个男孩就是夏朝第二代君主夏启。石破生启的巨石高约10米,围长43米,人称“启母石”。所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是指的这个地方。 

    由于大禹和妻子涂山氏治水有功,大禹被封为夏伯,后建都阳城。大禹和妻子死了以后,汉代为表彰启的母亲涂山氏支持丈夫治水的功绩,便在中岳嵩山72峰中的万岁峰下,建了一座“启母庙”, 并立下《启母阙》。

(作者:郑旅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