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坐落在焦作武陟县东南10多公里处黄河岸边的嘉应观,为黄河流域所修建的最大河神庙,其布局类似故宫,因此有 “黄河上的小故宫”之称。这座嘉应观自雍正年间建成后,它经历了怎样的命运?现状如何?隐藏着怎样的皇家秘密?
雍正修御坝保安澜
康熙六十年(1721年)九月,时任左副都御史的牛钮来到武陟秦家场,望着奔涌而出的黄河水,压力倍增。
一个月前,黄河从这里决口,洪水淹没焦作、新乡、安阳后顺地势向北流去,经卫河入海河,直逼京津,震惊朝野。
武陟历来是黄河险工段,这要从这里的地势说起。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黄河的各个支流在平均海拔为1000~2000米的黄土高原汇合后,在武陟县进入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的华北平原。泥沙俱下,河床逐渐增高,黄河在华北平原形成“地上悬河”,武陟县嘉应观乡便是“地上悬河”的起点,再加上黄河最后一条大的支流沁河在此流入黄河,导致此地水势异常复杂。历史上,这里曾决口上百次。
望着滔滔的黄河水,牛钮的治理方案是:第一,在黄河南岸的滩区和邙山脚下开挖引河,分流河水;第二,堵住秦家场决口;第三,修筑大坝,将沁河口限制在姚旗营与草亭之间。
牛钮上报康熙时,也只有引河堵口工程得到康熙的批准,建坝方案搁浅。
堵口工程完工后,黄河回归故道。但没多久,黄河又在此处决口。雍正登基后,立即任命一贯支持牛钮治河方案的齐苏勒为河道总督,修坝。
雍正元年秋汛时,刚修成的大坝经受住了黄河、沁河的考验,直至今日,再无决口。
抠门儿皇帝大兴土木
谷雨时节,“倒春寒”带来的雨水刚停。记者慕名来到武陟县城东南10多公里的嘉应观,随着三五成群的游客走进嘉应观。
进了嘉应观山门,迎面看到一个古色古香的亭子。亭的造型精致独特,伞形圆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导游陈利花说:“这就是御碑亭,亭盖很像清朝皇帝的帽子。”
雍正当年一边堵口筑坝,一边建造嘉应观。把“皇冠”建在黄河最危险的地方,说明了雍正当时治理武陟水患的决心!
不但是亭盖像皇冠,嘉应观在当地素有“小故宫”的别称,它具备宫殿的样式,雍正当年派御匠调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5个省的民工,按照故宫的样式建造,尤其是中大殿(正殿),神似故宫太和殿的微缩版。
据嘉应观内庙产碑上记载:嘉应观原有南北两个大院,总面积是八顷九十一亩一分八厘五毫一丝七忽(一顷为100亩),其中殿、亭、楼、阁共300余间,耗费了雍正288万两白银,占了当时国库白银的三分之一。
雍正为何会舍得花这么多钱修建一座龙王庙呢?
雍正是比较务实的,说难听一点,是一个抠门儿的皇帝,他难道相信一座龙王庙就能镇住泛滥的黄河水?
武陟县原文联副主席王小片介绍,修龙王庙与修坝是同时进行的。修龙王庙由齐苏勒负责,而修坝则由嵇曾筠协助牛钮进行。这在《清宫秘档 雍正年奏折》中有据可查。
从信仰上来说,嘉应观供奉的是道教神像,而满洲贵族信仰的则是佛教,雍正皇帝更自称为佛门弟子中的“大掌门”,修嘉应观实际上是与他的信仰相悖的。
修建这样一座庙,有人认为,雍正是有良苦用心的:作为被风传靠“夺位”登基的皇帝,他需要更多的政治资本来巩固自己的帝位。登基之前,他受康熙之托负责武陟治河成功了。他建嘉应观的目的,是通过嘉应观向世人展示他的治河功劳。雍正五年黄河水清2000里,持续26天,天降祥瑞,雍正撰写《圣世河清普天同庆谕》,写下《告河神祭文》,还派人到嘉应观立“黄河水清碑”,显示其即位是人神共许。
“明修长城、清修庙”,爱新觉罗氏善于用修庙的方式与其他民族“套近乎”,雍正似乎也有意通过嘉应观昭示天下:大禹以河工王天下,作为少数民族的他们,也同样可以做到,这成为大清可以做“华夏之主”的理论根据之一。
治河能臣是否雍正皇叔
记者在导游的引导下,来到嘉应观的主殿——中大殿。
一进店,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清朝皇帝模样的塑像正襟危坐,两旁供奉的是历史上四个治河功臣:宋代的谢绪,明代的黄守财,清代的栗毓美、朱之锡。
导游告诉记者,中间形似皇帝的人物便是治河的牛钮。
出生在嘉应观乡御坝村的王小片,先祖为筑坝的河兵,他从小就在村中听过传说,嘉应观的第一位道长是“皇道长”,为雍正的皇叔牛钮。
雍正是否有一个叫牛钮的皇叔?王小片通过查《清史稿》发现确有其人,《皇子世表》中,有“牛钮,世祖第一子,早卒”语。这位叫牛钮的皇子生于 顺治八年(1651年)农历十一月初一 ,活了83天。这个皇叔牛钮与治河的牛钮是否为同一个人呢?
王小片说,查遍《清史稿》,他也没有发现顺治皇子牛钮与治河的左副都御史牛钮联系在一起的文字,但有一些疑点似乎能够推测,这两个人有可能是一个人。
治河的牛钮,在武陟河工中功劳不小,但在《清史稿》中,其他参与治河的朝廷大员均有传记,唯独没有他的传记。
王小片猜想,治河的牛钮也许就是皇子牛钮,其是顺治与宫女巴氏所生的第一个皇子,在宫廷斗争中,母子被赶出宫。而皇子出宫,称“夭折”成为惯例。出宫的皇子有可能流落到武陟,在康熙老年时帮助治河,雍正即位后,就建了故宫模样的嘉应观,为其最终归宿处。
至于嘉应观的第一位道长是否像民间传说的那样,为雍正皇叔牛钮则无法考证。
在《清史稿》和《清史列传》中,除了顺治早死的皇长子牛钮外,还有四处提到牛钮,其中三处讲的是治河的牛钮,这个牛钮为满洲正白旗人,姓他塔喇,生年不详,卒于乾隆二年七月。
据介绍,他塔喇牛钮是以八旗官学生补工部笔帖式,开始进入仕途。在康熙三十八年和五十年北运河两次发洪水时,得到康熙重用;并在康熙五十九年擢左副都御史,此后来到武陟治河;雍正七年三月,曾被告发在监修武清县(现天津武清区)筐儿港堤工时向人索贿,遭到雍正革职。
2003年,在修葺嘉应观时,工作人员在中大殿为治河的牛钮加修了一座皇帝模样的塑像。对于此事,王小片说:“我没有赞成,也没有反对。”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