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孟州出《河图》
孟州出《河图》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3/5/15 11:12:48 来源:焦作晚报 点击次数:

    “麟凤龟龙”被古人称为四大神兽。我不解,为什么只有“龟”是至今仍有的真实动物,而“麟凤龙”却是虚构的动物?从来“不言怪力乱神”的孔子在他所作的《春秋》中说,他亲眼看到过“麒麟”,被叔孙氏的车夫钥商猎杀,还为此哀怜泣泪。《礼记》说,“麟龟龙”都生活在野外的河流沼泽中,难道它们都真实存在过?没有考古证明,我只能相信它们是传说或者是类比想象。一次,我将一杯水泼在地上,水迹竟然酷似一匹奔马。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既然能把山头造成圣哲、把云朵造成骆驼,为什么不会在黄河中造出一个“龙马”?乌龟背上确有规则的图案,偶然出现的“龙马”背上,也完全可能出现规则的图点。若是普通人看到只会觉得稀奇,惊讶一阵也就罢了,可它恰巧被圣人伏羲看到,伏羲立即意识到其意义非凡,于是就将其仿画下来,揣摩研究,遂有《河图》传天下,遂有八卦诞生。

    伏羲看到“龙马负图”并将图案仿画下来的地方叫“孟津”,即黄河北岸的孟津渡口,特指今孟州南部的古孟津渡口,而不是今黄河南岸的孟津县。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孟津县,汉代叫“河阴县”,金代以前叫“河清县”,其境内的黄河渡口古代叫“河阴渡”,金代时河清县才改名为孟津县。历史上只有黄河北岸的渡口才叫孟津渡。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孟津:在河南孟县南十八里。《禹贡》:导河洛,又东至于孟津。《水经注》: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咸同此盟,古曰孟津,亦曰盟津。”

    《辞源》:“孟津 :津名,在今河南孟县南。周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于此,故又名盟津,又名富平津。”

    《辞源》:“孟州:地名,古孟津地,相传武王伐纣,与诸侯在此会盟,亦曰盟津,即今河南孟县地。”

    《四库全书.河南通志》卷八十“辨异”:“古孟津非今孟津县。武王会诸侯于孟津,春秋时为古河阳也,水北曰阳,在河之北岸。光武以恂为河内太守,又拜冯异为孟津将军,统兵河上,以拒更始。敕曰:但遇他兵,勿令北渡。是在大河之北也。唐武宗于河阳县置孟州,明初改曰孟县,属怀庆府。孟津县在南岸,金改河清县置,属河南府。”

    现在的中国地图所标示的方位皆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与人面朝北站立的实际方位一致。而《河图》标示的方位恰恰相反,与人面朝南站立的实际方位一致。只有以黄河北岸面对黄河中的“神马”为坐标,才会有前为南、后为北,左为东、右为西的方位标识。《河图》的产生地在古覃怀孟津、今焦作市孟州无疑,而绝非今孟津县。不知何时起,群言淆乱,异说争鸣,三人说虎,弄假成真,有些人硬把《河图》的发祥地安在今孟津县,岂不滑稽?

    《河图》是焦作古代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伏羲画《河图》,文明肇洪荒。《河图》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引领华夏民族从洪荒中走出,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龙马负图”在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编廿六史》综合古籍记载曰:“帝治极盛,文明将起,于河中生出一件物事,其物龙首马身而龙鳞,高八尺五寸,形类骆驼,左右有翼,波中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其文后一六,前二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出于孟津河中。伏羲至河边观看,乃叹曰:此文明之始也!命抬石案至前,同群臣拜礼讫,遂将其背上图点,用烰炭画于石上,由是则而象之,推而广之,画成乾、坤、艮、巽、震、离、坎、兑八卦。”

    《河图》的文字表述:实圆圈代表“阴”、偶数,虚圆圈代表“阳”、奇数;一个偶数和一个奇数搭配为一组,共分五组,每组偶数与奇数之差都是五;三八为左、东、木;二七为前、南、火;四九为右、西、金;一六为后、北、水;五十为中、中、土;前右阳中有阴,后左阴中有阳,中表阳形成于阴。

    《河图》的文化意义在于,它把早已诞生却只有口头相传的“阴阳”观念和“五行”观念结合起来,使之整体化、数据化、文案化,人类的精神世界有了可视、可言、可用、可传的思想依据。它是“阴阳五行学说”的源头,它使“阴阳五行学说”得以发扬光大有了实物依据。具体说来,它发明了从一到十的单个数字,蕴含了算术的“十进位”制,并区分出奇数和偶数,奠定了数学发展的基础;它确定了方位概念并与数字联系起来,以怀川孟津为天下中心,以向着午阳面对黄河为坐标,确定前、后、左、右、中,对应南、北、东、西、中;它把“阴阳”概念具体化了,用极其简单的一虚一实两个小圆圈来代表,并与数字联系起来,按照四时运行方向,以奇数表阳、偶数表阴为计数基础,通过数字排列绘制出来;它把“五行”观念寓于整体图案中,“前后左右中”或者“东西南北中”都是“五行”的具体化,每一组圆圈数之差都是“五”,也是“五行”的具体化;它为后世的“阴阳五行学说”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它启迪伏羲以此为基础创作了“八卦”。“阴阳五行”和“阴阳八卦”各种独立发展后又合流,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百科的灵魂和最大特色。

    孔子在《易传》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晚年却感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意思是凤凰不来了、河图不出了,我看不到希望了啊!凤鸟来翔在帝舜、周文王时出现过;《河图》在伏羲、帝尧时出现过。凤鸟来翔与《河图》出现,是映衬着时代欣欣向荣的祥瑞景象。而孔子的时代,离他所知道的这种理想越来越远。诸侯正在一步步踏碎古代世界的规矩和方圆,同时也踏碎了孔子心中一直不泯的梦想。亲历的时代离开了孔子所认为的品他死后的影响会有那么大,他无论如何不会想象到自己会是一座屹立二千余年的信仰的丰碑。否则,他会在此时此刻说出要乐观得多的话语,而不是发出如此哀怨的声音。他若能想象到《河图》发源的“阴阳五行”同他倾注心血注解的《易经》一道,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思想文化的洪流,也一定会是另一番感慨。

 

(作者:张芹 责任编辑:丁永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