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历史文化为淮阳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有史可查的达326处,境内发现庙、寺、庵、堂、碑刻、遗址、建筑等1209处,其重要的达718处(含重要近现代建筑)。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6处。编者将取其重中之重为大家逐步介绍。
紫荆台位于城东南12.5公里处的刘振屯乡紫荆台村。民国5年(1916年)《淮阳县志》载:“因台上有紫荆树,故名。”原台上旧时的庙宇已倾圮(pǐ),现在台上庙宇是七十年代恢复重建的。目前能看到的比较古老的东西只有一棵明代的古槐树。现在看到的紫荆台是仿古建筑,有大门、东西厢房、前后两进院落。
2017年,文物部门对紫荆台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发现紫荆台及附近有一处古遗址,遗址东西110米、南北129米,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在紫荆台现在的地面以下2.6-3.4米有古代文化遗存。年代最早可以上溯至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出土过了陶盆、陶罐等文物;也有战国、唐代等时期的陶豆、瓷碗等文物。2015年,紫荆台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紫荆台名字的来历,有两个传说。第一个传说是南朝时,京兆尹田真与兄弟田庆、田广三人分家,当别的财产都已分置妥当时,最后才发现院子里还有一株枝叶扶疏、花团锦簇的紫荆花树不好处理。当晚,兄弟三人商量将这株紫荆花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第二天清早,兄弟三人前去伐树时发现,这株紫荆花树枝叶已全部枯萎,花朵也全部凋落。田真见此状不禁对两个兄弟感叹道:“人不如木也”。
第二个传说,和《续齐谐记》中所记载的故事情节略有出入。讲的是古时候紫荆台原名叫田家湾,那里有一位名叫田树的人不希望三个儿子分家,临终前立遗嘱:若要分家,除非家中那颗紫荆树枯死了,否则,兄弟不许分家。后来三儿媳进门后,起了分家的想法。但无奈上辈有遗训,便起了恶念,就用滚烫的开水浇死了紫荆树。三兄弟听说紫荆树死了,想起老父亲临终遗言,一个个抚树嚎啕大哭,忽然间一阵大风,风沙弥漫,天昏地暗。而等大风过后,那颗紫荆树忽然间神奇的复活了,依旧枝繁叶茂。于是三兄弟依然在一起过日子,谁也不再提分家的事情了。
故事的广泛流传,反映了古人重视血缘亲情,以多代同堂为荣的传统。紫荆台的神奇传说和历代文人墨客的吟咏,已经将紫荆的特别文化内涵融入沧桑的历史,进而成了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的象征。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