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淮阳“七台八景”探踪——弦歌台
淮阳“七台八景”探踪——弦歌台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3/5/15 10:23:35 来源:《周口日报》 河南省文物局 中国·淮阳网 点击次数:

      厚重的历史文化为淮阳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有史可查的达326处,境内发现庙、寺、庵、堂、碑刻、遗址、建筑等1209处,其重要的达718处(含重要近现代建筑)。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6处。编者将取其重中之重为大家逐步介绍。

      弦歌台位于淮阳老城西南弦歌湖中的台地上,四面环水,原来只有东部有一条道路与淮阳古城南北大道相通,这里虽身处古城却又独处幽静。

      弦歌台最早建于唐开元九年(721年),是为纪念孔子当年周游世界列国推广他的学说来到陈国、蔡国之间而被困,绝粮七日仍弦歌不止,针对这一事件建筑起这一庙宇。弦歌台几经损毁又几次修建,现在看到的弦歌台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了。

      弦歌台古建筑群占地40多亩,呈长方形,坐北朝南。整体布局为三进式,由正门、戟门、大成殿、弦歌书院和两侧东西厢房组成。正门面阔3间,单檐歇山式,顶覆绿琉璃瓦,檐下饰单翘品字形砖雕斗拱。门上方所嵌“弦歌台”石匾额是康熙五十年(1711年)由清朝重臣明珠的次子纳兰揆叙所书。

      到了戟门。旁边的墙上嵌有康熙六年(1667年)重修碑“谒弦歌台”。戟门在一些地方的孔庙又称仪门、至圣门。文官至此整理衣冠,武官至此放下兵器,然后才能进入祭拜。

      进入戟门,映入眼帘的是大成殿。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重修,面阔7间,进深5间,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覆顶。正门两侧石柱上镂有对联:堂上弦歌七日不能容大道,庭前俎豆千秋犹自仰高山。像这样的擎托石柱,在大成殿四周回廊共有24根,这也是大成殿建筑的特别之处,这在全国的孔庙中是独一无二的。

      大成殿再往后就是弦歌书院了。书院数次更名,到乾隆五年(1740年)更名为“弦歌书院”,至今沿用。现在看到的弦歌书院是现代复建的。

      总之,弦歌台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建筑布局,空间结构完整,院落关系明晰,主要文物建筑未经大的扰动,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2019年10月7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欣赏了弦歌台的建筑之美,也了解了其中典故,但很多人不知道它还有个名字叫“弩台”。汉中平年间,张角发动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很快波及全国,许多官吏及亲贵大员都弃城而逃。唯陈王刘宠,自恃拥有强弩数千张,懂军事、能带兵,墙高粮足,而岿然不动,一时刘宠手下竟然聚集起了十万之众。弦歌台的前身,正是刘宠训练士兵学习射弩的地方,所以叫弩台。唐朝开元年间,才在弩台之上建孔子庙。

      淮阳是孔子教泽所及之地,他的72个得意弟子中,淮阳人就占4个,加之孔子在陈绝粮,数千年来,世人共知。所以历代陈人建祠纪念,教化后人不忘儒家老祖宗的困苦与艰辛。1994年,国家旅游局将这座名胜列入“孔子周游列国”国家旅游专线的重要景点,弦歌台也成为了人们寻古探幽的胜地之一。

      在那样一个时代,孔子追寻大道的过程艰难困苦,但是他淡然的态度和一众弟子的追随又像一泓清泉,甘之如饴。在陈绝粮的故事也在启发着现如今的我们,去思考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灾难。

(作者:李全立 范敏杰 唐涛 责任编辑:刘云霞)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