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地图,你会发现,河南省泌阳县(1965年以前泌阳原本属于南阳地区)位于驻马店西部、南阳盆地东沿,伏牛山脉和桐柏山脉交汇于此,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在此分流。盘古山就坐落在泌阳县城南陈庄乡。泌阳盘古山,又名九龙山,源于汉,兴于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明确记载如下:“泌阳故城,城南有蔡水,出盘古山,亦曰盘古川,西北流注于泌水”。
可见蔡水发源地盘古山就在泌阳陈庄乡境内。为了弘扬盘古文化,陈庄乡在2006年经河南省民政厅批准已更名为盘古乡。盘古山,海拔近500米,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盘古山名气大,其中原因就在于它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繁衍人类,造化万物的地方。其山也,巍峨挺拔,山峦耸立,景色怡人,春来漫山遍野百花簇拥,入夏万木葱茏郁郁苍苍,深秋红叶经霜红似火,到了冬天更是白雪皑皑,恰似美人素裹银装。在盘古山周围3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了许多与盘古有关的人文景观,如盘古庙、盘古井、盘古墓、盘古楼、大磨、百神庙、甜水河以及自古以来文人骚客题写碑刻等考古实体。
盘古庙,历史悠久,少说也有八百年的历史,它由山门、中殿、大殿、左右廊坊组成,盘古爷爷塑像头上长着双角,方面大耳,身披兽皮,腰缠槲叶,手持日月明镜,赤着脚,坐在盘古大殿的神坛上,关爱地注视着前来朝拜祈福的子孙后代。盘古爷爷两侧分别站立着天皇、地皇、人皇和黄帝、尧、舜、禹、汤的塑像。中殿供奉着儒释道的始祖孔子、释迦摩尼和老子的神像,三教置于一庙而且又供奉于一殿,在我国恐无二家。盘古山主峰西侧山腰上的盘姑奶奶庙是主庙的配庙,与盘古庙遥遥相对,守护者这一方人间净土,其规模虽然不大,但是香火一样旺盛。从盘古庙西行50米,有一个长方形的巨石,长约2米,呈箱状,传说是盘古爷爷的“百宝箱”,里面应有尽有,什么金银财宝、五谷杂粮、山珍海味、农具等全在其中。盘古爷爷要想拿取箱子里的器物,箱子就会自动打开。到了山腰,有一狮状巨石仰天长啸,傲然挺立。这石狮子可是盘古开天辟地的大功臣,当初天地即将毁灭,盘古兄妹受天神指点,藏在这狮子口内,才躲过了劫难,这才有了他们二人成亲、繁衍后人的故事。如今这石狮子依然忠于职守,守护在盘古山下,为盘古爷爷、盘姑奶奶站岗放哨。山下的大磨村,村中有一大磨,传说这是盘古兄妹成亲的信物,其神秘之处在于你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无法数清大磨磨齿的数目。
古往今来,泌阳盘古庙会年复一年,沿袭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相传农历三月三,是盘古逝世的日子,所以每年到了这一天,不少地方都有三月三祭祀盘古的盛大活动。根据有关记载,泌阳从南北朝起就开始在城南盘古山兴办祭拜盘古的活动,到了隋唐时期,这里的盘古庙会更是蔚为大观。每年农历“三月三”,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祭拜盘古,求子祁福,盘古庙前,好戏连台,经商卖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人类进入21世界以后,国内知名学者、专家身临泌阳盘古山,对盘古传奇文化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考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于2005年12月4日正式命名泌阳县为“盘古文化圣地”。盘古开天辟地神话传说,被誉为“中国的创世纪”,成为国家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项目。
有关盘古开天辟地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徐整所著的《五运历年记》、《三五历记》。《三五历记》云:太古时期,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就像一个大鸡蛋,其中混混沌沌,天地不分,漆黑一团。盘古就在这鸡蛋中孕育了18000年,当然他也沉睡了18000年,他突然醒来,发现四周一片黑暗,酷热难耐,大气都透不过来,他想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可是那鸡蛋壳却紧紧地包裹着。他不禁大怒,抓起一柄大斧,用尽力气一挥,只听一声巨响,蛋壳破碎,蛋清向上飘移,成为青天;蛋黄下沉,成为人类繁衍生息的大地。
天地分开,光明代替了黑暗,清凉代替了酷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盘古感觉好多了。他在高兴之余,突然产生了天地重合的隐忧。于是,他顶天立地,大显神威,一日九变。他每天增高一丈,天随之升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就这样,又经过了18000年,盘古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其身长足足90000里。也不知又过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稳地固,不复重合,盘古喜上眉梢,终于放下心来,松了一口气。谁知道,松了这口气不打紧,盘古轰然倒地。原来,人,当他憋着一口气的时候,他就会硬撑着,一旦这口气松了,他就会失去了支撑他的力量,就会筋疲力尽了。盘古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了。
盘古临死时候,把身子的各个部位化作世界万物,全都奉献给了人类。其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头发与胡须变成了星辰,头和四肢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化作了花草树木,牙齿和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汗水也化作成甘露和雨水。
盘古是伟大的,他敢为人先,创造了世界万物;他无私奉献,牺牲了自己,成就了人类的世界。所以,以“永垂不朽”来形容盘古和盘古精神是再确切不过了。盘古神话流播久远,影响巨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佐证,是世界上保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原始的创世神话,它以丰富的内涵独步世界,鼓舞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为着光明的未来,生生息息,繁衍不止,创造不止,奋斗不止。
众所周知,人类作为世上万物之灵,在数千年的生产生活和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创造了文化,同时也享用着文化。文化对于人犹如空气对于生命,可以说是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象什么“饮食文化”、“服装文化”、“居住文化”,还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不一而足。
那么,什么是文化,似乎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生存方式,有人说文化就是文明等等。细究起来,关于“文化”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商代。在甲骨文中,“文”字像一个人,正面站着,这个人的胸口有一个交错的图案,它不仅是衣服上美好的彩饰,也是内在精神的一种反映,后专指美德。《周易》中有这么一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即细察人类各种美好的风尚和精神,用以教化天下人民,也就是用人的美德去影响人、感化人,让人的境界得到提升。所谓“文,犹美也,善也”,“化,变也”、“犹生也”即是此意。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为后人留下了无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国人民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就是以这种共同的文化纽带联结成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繁衍生息在共同的区域,有着共同的奋斗经历和共同的风俗习惯,产生了共同的文化标志及其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是国内各民族和海内外华人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和亲和力、互相合作、团结奋斗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础。
中国神话和民间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这部分文化遗产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根脉之所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其主要内容就是精神文明,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它能为现代化建设和经济、政治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方向保证和环境稳定。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就是我国最大的优势。开发、运用好这部分文化资源,对于我们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于让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人云:乱世用兵,盛世修志。其实,这句话的含义可以扩展一下,即:太平盛世是收集、整理、研究一切传统文化史料的大好时机。“一个民族的神话集是这个民族的活的宗教。”(荣格)发源于泌阳县盘古山一带的盘古神话及其灿若星辰的民间故事是一件闻名中外的民间文化遗产。盘古是海内外同胞公认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在神州大地广为传诵。从每年盘古山三月三庙会规模之盛大,游客、香客之众多,辐射面积之广阔,从我国各地人民敬奉、纪念盘古的民间活动之普遍和历久不衰,即可看到盘古文化在世世代代的人民群众中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历史根基。多年来,海内外华人同胞到泌阳盘古山寻根问祖者络绎不绝,源远流长的盘古文化显示出巨大的研究价值、文化魅力和开发潜力。盘古神话经典故事作为东方的创世纪英雄故事,从古至今一直闪耀着东方文化的神韵。世称华夏子孙是龙的传人,其源盖出于盘古神话故事。盘古神话是中国最古老的神话,盘古之神是中国资格最老的神。盘古神话与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构成的一个独特的神话系列,共同体现着我国古代人民对宇宙由来、人类起源的思索和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说,盘古神话深藏着关于中华民族起源、民族心理、民族文化、民族演进的最古老的历史和最原始的记忆。深入研究盘古文化有利于揭示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之所以唯独中华文明没有消失、而且正在奇迹般的复兴发展这样一个旷世之谜。
文化是条河,文化的发展不能割断历史,不能离开民族的传统,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也不例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我国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五千年绵延不绝,是世界文明史上惟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充分体现着我国文化强劲的传承力和非凡的凝聚力。这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固基石,是中华民族得以绵延昌盛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重要精神支柱。这一悠久、璀璨的中华文化,是世界历史中享有盛誉的精神文明的结晶。她不但显示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昨天,时时激发着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而且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着无尽的宝贵财富和丰富营养。毫无疑问,一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不断地从创新中汲取力量,开拓进取的历史,弘扬民族文化,并从中吮吸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营养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增长知识、启迪人生,提高素质,强化修养。
泌阳县盘古山系列传说-盘古山及大磨街的来历
泌阳县东南约二十五里处有个小集镇,名叫大磨街。大磨街的"大磨"有多大?民间流传的一首歌谣说得好:"大磨,大磨,百人没把握,磨齿数不清,磨眼摸不着。并行两辆车,两边还赌博。人称无价宝,盘古青石磨。"其实这块磨和一般磨大小一样,因为它是盘古爷与盘古奶滚磨成亲留下的唯一纪念物,所以名气就大了。混沌初开,乾坤始尊,天底下只留下盘古兄妹二人,玉帝想让他们兄妹成亲,繁衍善良的人传宗接代,主宰世间万物,便派天上石狮子下凡说合,让他们兄妹各执一扇磨,分别站在东西两个山头滚磨成亲,结果两扇磨合在一起,盘古妹羞得抬不起头来,一气之下把磨踢到两个方向。这一扇踢到盘古山东北的小河边,这个地方就叫它大磨街。
泌阳县盘古山系列传说-盘古爷的石箱子
盘古山西边有一块大方石,人们都叫它箱子石。相传这块箱子石就是盘古爷的石箱子,他所有的金银财宝、五谷杂粮、山珍海味、各种东西都放在这个石箱子里。
盘古奶上西山去的时候,没有带走这个石箱子,却把石箱子上的钥匙带走了。说也奇怪,虽然没有钥匙,可这个石箱子有三开:一是,盘古爷想要什么东西,它自动开了;二是,他的子孙想要什么东西,它自动开了:三是,正当午时需要晒晒,它自动开了。自从石箱子里掉进了一个恶妇"酸嫂"后,再也不开了,要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还得从头说起。
盘古山脚下有个小村子,村里有户人家,老俩口和两个儿子,老汉人称老善,老婆人们尊称善大娘,大儿子叫大山,小儿子叫小山,一家人靠山吃饭,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一天有人找老善给大儿子提亲,说的是西庄一个姑娘,这姑娘小名叫辣子,因为她从小就好闹好骂,个性强,人前背后都叫她小辣子。长成姑娘以后就更有点名气,老实巴脚的庄稼人谁也不敢娶她,怕是这号媳妇使不着。老善虽也早有所闻,但今天转来一想,有人能来找我提亲就是抬举我,姑娘虽是恶名在外,来以后也许会好的,再说自己这样的人家娶个媳妇也不容易。所以媒人一说,就百依百从,几盅酒一喝算是说成了,约定秋后棉花一下来就成亲。
小辣子过门后,果然是名不虚传,整天没个笑脸,见人横鼻子瞪眼,从没把一家人放在眼里,有理不让人,没理犟三分,动不动大吵大闹。大山一见她就像老鼠见猫一样,怕她十分。对待邻居亲朋尖酸刻薄,半点亏也不吃。所以人家都把她叫"酸嫂"。不知不觉"酸嫂"这个名字算传了出来,方园的人们都知道了。
善大娘把这个媳妇敬上了天,连一句大声的话也不敢在她面前说,做好饭喊媳妇起床,起床后把饭端到跟前,媳妇还瞪着眼说不好吃,没味道。儿子上山或下地,家里活全是善大娘的,整天挑水,做饭,洗衣裳,累得腰弯得像弓一样,骨瘦如柴。不久善大娘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只好老汉和儿子做饭,给媳妇端着吃,"酸嫂"还整天大骂老汉不会做饭,老汉气得直流泪。一天老汉去磨面,儿子上山拾柴,善大娘躺在床上,几天没有喝一口水,渴得实在受不了,对着媳妇叫了一声:"我的好闺女呀!你行个好,给我端半碗水喝喝吧!”这样一说,只惹得"酸嫂"性起,大吵大闹,只说:“你这个老不死的,想闺女啦,那你就赶快生个闺女,等着叫你闺女来端水喝吧。”
老汉磨面回来,面筐往地上一放,就到床前去看老婆,掀开被子一看,只见她瞪着眼,张着干巴巴的嘴,往身上一摸,全都凉了,老汉一时放声大哭,泪如雨降。善大娘劳累一生,养了儿子,娶了媳妇,落得这个下场。左邻右舍都无不伤心落泪。而媳妇却在里房说:“死了活该,她那箱子,盆子......可该都是我的了。”善大娘一死,老汉想起老婆就流泪,媳妇见了恶声恶气地说:“哭啥,哭,想她了就跟着去啦嘛......”老汉越想越气,心里越难受,一气之下,跑到树林里上了吊。没出两个月老俩口都死了,酸嫂只好自己磨面做饭吃,照她的说法这算受了大罪,还得养活小叔子小山。从这时起她把小山看成了眼中钉。
小山才十五岁,这孩子为人老实忠厚,勤快肯干,让人喜欢,都说他受善老汉遗传。酸嫂可不这样看,她认为是个包袱,现在养活他将来家产还得给他分一半,太不合算。于是就采取百般老练的办法,想把他逼走。磨面、担水、下地、割草、家里杂活、上山放牛、放牛还得捡柴禾,那一样干不完回来不叫吃饭。小山从来没有穿过鞋,热天没穿过布衫,一条裤子穿几年。到了冬天只有一件没有袖子的小棉袄,晚上睡在稻草堆里。就这样酸嫂对小山说:“我穿哩,住哩都是我娘家赔送哩,与你不相干,你就是光着肚子,冻死冻活,我也犯不着操心,有本事自己弄......。"小山饥一顿,饱一顿,冻得浑身发抖,饿得心里发慌,整天累死累活,回家还得受气,自己真是伤心透了,想到这里跑到放牛坐的石板上放声大哭起来,哭死了也好找爹娘去,也省得小小年纪在人间受罪。
哭了一阵子,睁睛一看,石头掀开了,向里边一看,象个石箱子,里面装有单衣、棉衣、吃的、用的......应有尽有。小山想:这是谁家的东西,我拿点吃的,借件穿的,有人问了说点好话,也不算偷,于是小山就吃了一顿饱饭,穿一件衣裳回家了。
他嫂子一看小山的样子,大为惊奇的问道:“小山,谁家给你的衣裳?”小山说:“不是谁家给的,是我在山上石箱子里拿的,里边的东西可多啦,吃的,穿的,用的什么都有”。酸嫂一听,心想:这是发财机会到了,得赶快去弄回来。想到这里忙对小山说:“兄弟,咱俩一块去看看中不中?”
说罢,小山带着嫂嫂来到了石箱子跟前,往下一看,金银财宝,绞罗绸缎,山珍海味,应有尽有。酸嫂二话没说,腰一弯就跳下去了,谁知她刚跳下去,石箱盖哗地一声盖上了。这回可把小山给吓坏了,他站起来跑回去找哥哥,大山一听说,慌忙跑来一看,哭了起来。眼哭的出了血,头碰的出了血,手扒的出了血,脚蹬的出了血,最后大山一直哭死了,死了以后,变成了一只小鸟,整天叫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无论如何这石箱也不开了。
以后,小山继承了家业,日子过得很好,后来慢慢富裕起来,家大业大,人口众多,成了这个村里大户人家。
泌阳县盘古山系列传说-盘古捏泥人的传说
一天,雨过天晴。盘古到后山捡柴,一不小心滑倒在地,手上沾了很多泥巴。他站起来之后,撇了几个槲叶垫在石头上坐下。因为他整日想造人心切,便把手上沾的黄泥巴刮下来捏着玩。捏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小泥人,他顺手放在一块石头上,随即挑着柴回草棚了。几日后,盘古上山摘槲叶,发现泥人已干。因刮大风,泥人身上落满了灰尘,他拿起来用嘴吹了一下,泥人就长得和盘古一样高,他又吹了一口气,泥人会说话了;当他吹第三口气时,泥人伸伸胳膊,伸伸腿,会走路了。盘古一看又惊又喜地说:“谁知道黄泥巴捏成人会说话,繁衍后代有指望了,真是天不绝人呀!”从此,盘古开始做泥人。他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忙碌着。很快盘古山顶摆满了男男女女的泥巴人。盘古喜出望外地捏呀捏。一天,空中乌云滚滚,闪电雷鸣,眼看一场暴雨就要来临。盘古一看急了,就向泥人一连吹了两口气,急然想起泥人还没晒干,就不再吹第三口气了,立即慌忙的往草棚搬。突然狂风大作,倾盆大雨盖地而来。雨点落到泥人身上,一点就是一个伤口,疼痛难忍,弄得泥人哭的哭,喊的喊。盘古一时又抬不完,眼前泥人就要淋碎,遭到毁坏,也是盘古急中生智,顺手砍倒一棵松树当扫帚就往棚里扫起来。等到把泥人扫完,他回到棚里一看,才知道慌忙中扫回的泥人少胳膊缺大腿,有的瞎,有的瘸。所以现在人身上的灰尘总是洗不净,世界上还有残缺不全的人。因为人都是泥巴捏的。盘古捏泥人的故事流传古今。听人说盘古爷至今还怨恨自己粗心呢?以后捏的泥人多了,盘古就把他们分到南蛮、北胡、东夷、西城去谋生,继而又发展到全世界。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