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 “捉婿”与“赌婿”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6/19 15:15:3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王安石的亲家
王安石写过一首特别小众的诗:
同官同齿复同科,朋友婚姻份最多。
两地尘沙今龃龉,二年风月共婆娑。
朝伦孰与君材似,使指将如我病何。
升黜会应从此异,愿偷闲暇数经过。
这首诗的题目是《酬冲卿见别》,意思是马上要跟冲卿分别了,临行前写首诗送给他。
冲卿是谁呢?他是王安石的好朋友,名叫吴充,字冲卿,福建人,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中进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
王安石生于1021年,这个吴充也是生于1021年;王安石1038年中进士,吴充也是1038年中进士;王安石做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吴充在王安石退休后也做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两人同年出生,同年金榜题名,后来又做同样的官,即使在官僚机构庞大、官员数量众多的宋朝,也算得上是小概率事件。鉴于他们如此有缘,所以理所当然成了好朋友。不但成了好朋友,王安石还把女儿嫁给了吴充的儿子。所以这首诗开头就说:“同官同齿复同科,朋友婚姻份最多。”咱俩同年同齿又同科,从好朋友变成亲家的事例很多很多。
朋友变亲家,确实不鲜见。
黄庭坚跟江安县令石谅是好朋友,他的儿子黄相娶了石谅的女儿;苏辙跟濮州太守王正路是好朋友;把二女儿嫁给了王正路的儿子王适;苏辙的叔父苏焕与同年进士蒲师道交好,他的儿子苏不欺娶了蒲师道的女儿;苏东坡跟欧阳修结为忘年交,他的儿子苏迨娶了欧阳修的孙女;在范仲淹之前驻守陕西边境的大臣范雍与朝中大佬韩亿是死党,把女儿嫁给了韩亿的第四个儿子韩绛……
生活圈子决定择偶机遇,一个人在遥远的地方结了亲,若非他自己的生活圈子变大了,则必然是因为其父其母的生活圈子变大了。比如说王安石的祖上王明仅是一介农夫,所以只能娶本地村姑,自从王安石的父亲进士及第之后,王家的婚配对象就开始从临川乡下扩大到整个江南,后来王安石的女儿嫁到福建(一个女儿嫁给老朋友吴充的儿子吴安持,另一个女儿嫁给蔡京的弟弟蔡卞),王安礼的孙子娶妻山东,都是生活圈子不断扩大的结果。
却忆金明池上路 红裙争看绿衣郎
前面说王安石的女儿嫁到福建,王安礼的孙子娶妻山东,苏东坡的儿子娶了欧阳修的孙女,范仲淹的女儿嫁给韩亿的儿子,除了因为双方长辈友谊深厚,还因为双方家庭门当户对。您看,王安石是宰相,他的亲家吴充也是宰相;苏东坡是文豪,他的亲家欧阳修也是文豪。宰相的女儿嫁给宰相的儿子,文豪的儿子娶了文豪的孙女,可不正是门当户对吗?
门当户对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现在门当户对,另一种是将来门当户对。南宋周煇《清波杂志》有云:“择婿但取寒士,度其后必贵,方名为知人。”选女婿应该选那种出身贫寒但是才华出众的有为青年,他们现在很穷,但是将来必成大器。换句话说,现在不能门当户对,但是将来可以。就像一只拥有升值潜力的股票,别人不敢问津,你看准了,别犹豫,赶紧抄底。
问题是,你怎么知道抄底抄到的女婿就一定拥有升值潜力,而不是一只垃圾股呢?宋朝人的办法是看榜,看科举考试的榜单。
[1][2]
(作者:李开周 责任编辑:康玉方)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