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山:《水火流星》舞出开封杂技之魂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4/2 9:16:0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手技是杂技中的一个门类,虽然用的多是手上功夫,但却能看出一个人功夫的深浅。上世纪50年代,开封市杂技团的金牌剧目《水火流星》曾以速度快、技艺绝享誉全国杂坛。四川自贡、河南郑州等一些兄弟杂技团的演员,曾专程到我市杂技团参加短期培训。表演中,演员熟练的抛接、对传、托举、滚翻抛接、单人舞双流星、口咬舞流星等技艺赢得观众满堂喝彩。而演绎这一绝活的代表人物,就是开封市杂技团已故演员张秀山。
“巧劲儿”来自“笨力气”
看过张秀山《水火流星》节目的观众都有这样一个印象:无论是旋转还是抛接,无论是边做动作边旋转还是边舞蹈边抛接,演员用的多是手上的功夫,而且用的全是“巧劲儿”。了解张秀山的人都知道,这“巧劲儿”可是他勤学苦练得来的。
1942年,张秀山生于古都开封的一个普通家庭,11岁就跟随师傅赵新春学艺。后来担任开封市杂技团团长的赵新春,那时还在自带杂技班子收徒学艺,对学徒的要求非常严格。他看张秀山是一位天分虽不算太高但非常刻苦的孩子,于是就在教他苦练基本功的同时,主要练习手技。
在杂技行当中,手技是指用双手熟练而巧妙地耍弄、抛接各种物件的技巧表演,道具是日常生活中的球、棒、盘、刀、圈、球拍等。这种表演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那时的“耍剑”“耍丸”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到了唐宋时期,杂技艺人已能“舞双剑、跳七丸”。随着这门手艺的传承和创新,到了晚清和民国时期,在北京天桥一带出现了更多形式的手艺杂耍表演。作为旧国都、老省城的开封,这门手艺能够传承得井然有序,主要还是得益于一代又一代的杂技艺人。不少入行的人认为手技是“小把戏”而不愿意学,而张秀山跟别的孩子想的不一样,他认为,只要把手上的功夫练到家,照样能够赢得观众的掌声和喝彩。于是,性格里有几分腼腆、不太爱言语的张秀山一入行就听从师傅的安排,练起了这门手艺。他边苦练边揣摩,还真是练出来了。第一次演出,他一出手就赢得了满堂喝彩。渐渐地,他的表演越走越远,到了北京、广州、香港,还到了泰国、加拿大等国家。
在开封市杂技团,张秀山肯出“笨力气”刻苦训练是出了名的。他听从师傅“笨鸟先飞”的教诲,知道自己学东西比别人慢,就比别人多练、苦练。每天,他比别人回家晚,别人休息了他还在练。日复一日的苦练,不断给他带来伤痛。因为反复练习飞叉动作,他的胳膊表皮磨出了茧子;因为反复练习耍和甩的动作,他的胳膊经常是又肿又胀;为了练好接抛动作,他的手总是被杰克棒、塑料圈砸得青一块紫一块……
正是由于张秀山多年的训练和揣摩,他的表演难度不断增加,品种也不断扩展。他表演的节目,除了《水火流星》,还有《踩木球》《双顶竿》《对传花棒》等,而喜剧性节目《快乐的炊事员》更是把他的诸多手技集于一个节目之中,使他的表演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
“手上功夫”征服海内外观众
靠着刻苦训练,张秀山掌握了娴熟的技艺。靠着娴熟的技艺和精彩的表演,他一次次征服了台下的观众,赢得了如潮好评。
《水火流星》节目分“水流星”和“火流星”两部分。“水流星”是将两个碗盏倒上水,然后用一根绳子将这两个碗盏连接在两头,演员通过绳子完成各种高难度抛接动作,而碗盏里的水不能有一点抛洒;“火流星”是将烧红的木炭装在两个小小的铁网兜里,一根绳子的两端分别系着这两个铁网兜,演员在用绳子对铁网兜做出各种难度抛甩动作的同时,产生出奇特的光影效果。
刚开始训练“水流星”的时候,由于掌握不了身体平衡,张秀山总是将水洒一地,有时还将碗盏摔碎。而训练“火流星”的时候,张秀山老是掌握不了木炭的“火候”,演出之前,要么刚刚在后台用电炉将木炭引着,表演的时候木炭无法充分燃烧;要么木炭烧着得太早了,到表演的时候“火劲儿”已经是“强弩之末”,舞台灯光放暗之后,无法呈现“流星”的效果。通过反复训练和不断实践,张秀山慢慢掌握了平衡和“火候”,在表演的时候确保了万无一失。表演中,不但碗盏里的水不会滴落,而且在抛甩“水流星”的同时还能做出各种高难度舞蹈动作。在表演“火流星”时,为了让铁笼子里的火炭最大限度地燃烧出舞台效果,他选用了有油性的木炭,并且用装满水和油的小喷壶控制“火势”,在木炭充分燃烧的时候奉献给观众,达到最佳的舞台艺术效果。
由于表演精湛,张秀山表演的《水火流星》节目每到一处都特别受欢迎,渐渐成了杂技团的保留剧目,他本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带着这个节目,张秀山参加了1957年中央军委等有关部门在中山公园举办的庆祝“八一”文艺演出;1959年,他曾在郑州为毛泽东主席演出;1961年,他参加了接待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的演出;1972年,他参加了接待各国驻华使团的演出;1976年,他代表河南参加了全国杂技调演;1979年,该节目获省杂技献演二等奖;1990年,该节目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闭幕式大型文艺演出节目,还被特别安排在中心广场表演;在1995年“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奖中获奖,他和他的《水火流星》节目人选《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1981年以后,他曾随团赴泰国、加拿大等国演出……
为了传承杂技事业,让传统节目不断档,张秀山还为杂技团培养了王新莉等青少年手技接班人,让不少年轻人在学到一技之长的同时,继续传承着开封杂技艺术的精髓。
(作者:田宏杰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