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苏东坡和大宋御河
苏东坡和大宋御河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3/22 15:20:5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你想体验时空穿越的感觉吗?那么好,跟我来吧。
    在古城开封,有这么一条河,它没有黄河那么宽,没有长江那么长,它的名字也不算响亮。但是,它却能让你一脚踩进梦境,刹那间忘记身在何处、心在何方。
    它的名字叫“大宋御河”。


    每次来到大宋御河,我的心都会被它牢牢地拴住,它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仿佛都有着巨大的魔力。且不说初春的嫩柳划过水面,就像母亲的手指抚摸我的脸颊;也不说盛夏的荷花亭亭玉立,好像为鱼儿撑起粉色的大伞;更不    用说金秋的桂子飘香,芬芳了半座古城;甚至不必去提那凌冬的长桥卧雪,将温润的大宋御河映衬得更加温润、暖玉生烟,单是那夜色下的御河桥,就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踏上一叶扁舟,从包公湖码头出发,在夜风的轻柔吹拂中缓缓行进,穿过西司桥,穿过八字桥,穿过板桥,穿过陆福桥……桥上的彩灯光芒四射,桥下的灯影若隐若现,宛如昨夜的好梦悄悄泛上来,咕嘟咕嘟地吐出一串串泡泡。特别是经过那座俗称“母子桥”的虹桥时,那彩虹般优雅的桥身,那彩虹般神秘的倒影,构成一道光怪陆离的大圆圈,构成一条闪闪发光的时空隧道。我们的画舫从这条时空隧道中穿过,真有从现代回到宋朝的感觉。
    现在大宋御河上的这座虹桥和清明上河园里的那座虹桥,都是仿照宋朝汴河上的虹桥设计的。乍一看,它们很像我们在课本上学过的卢沟桥,但卢沟桥是石拱桥,而虹桥是木拱桥。是谁第一个发明了木头做的拱桥呢?他叫陈希亮,居然是大宋文豪苏东坡的老上司。为了便于高大的货船从桥梁下顺利通过,这个陈希亮别出心裁,将几十根大木头巧妙地叠拼起来,像小朋友拼乐高积木一样,拼出了既美观又实用的木拱桥。跟石拱桥比起来,这些木拱桥更有弹性、更有韧性,建造时的效率也更高。所以说,大宋御河上的虹桥蕴含着老祖先的伟大智慧。


    你看,大宋御河的魅力就在于此,你在这里看到的不仅仅是风景,更是历史。现在的大宋御河,一头连着包公湖,一头连着龙亭湖。如果让苏东坡来看呢?他恐怕会说,这短短几公里的水面,一头连着当下,一头连着宋朝。
    关于大宋御河,苏东坡肯定有他不可不说的故事。从大宋御河的包公湖码头往西走,不远处就能看到一段城墙,那里曾经有北宋内城的一座城门,名叫“宜秋门”,俗称“郑门”。苏东坡年轻的时候,和他的爸爸苏洵,还有弟弟苏辙,竟然断断续续地在这座城门附近生活了二十多年!没错,他们曾经在那里买房定居,就像现在读报纸的您也在开封买房定居一样。
    我是“宋朝控”,喜欢背诵宋朝人写的诗:“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春阳一已敷,妍丑各自矜。葡萄虽满架,困倒不能任。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你也许没听过这首诗,但它是苏东坡写的,诗中描绘的“荒园”正是苏东坡父子在宜秋门内买的房子,房前屋后生长着茂密的花草、稀疏的果木,院子里有葡萄架,还有石榴树,就像爷爷奶奶在乡下老家的小院那样亲切可爱。我忍不住猜想,当年苏东坡吃过晚饭从家里出来,也会到大宋御河上散散步吧?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教我背诵的第一首宋词,是苏东坡写给弟弟苏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如果你来到大宋御河,如果你乘船经过,如果你看到华灯映水,如果你听到箫鼓棹歌,相信你也会发出同样的感叹——今夕是何年?
    这就是古城开封,这就是大宋御河,这里的每一个脚印都是历史,这里的每一道波纹都是故事。我们在历史和故事中快乐地行走,仿佛从久远的过去一直走到今天。
(作者:李少康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