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敢想敢闯的“豫剧小皇后”王红丽
敢想敢闯的“豫剧小皇后”王红丽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1/24 9:02:5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核心提示
    她,扮相俊美、演技出众、嗓音明亮圆润;她,敢想敢闯、几度沉浮、坚强独立终成功。她就是从开封走出来的截至目前唯一两度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豫剧演员——王红丽。
    一个人 一个团 两度折桂
    在那个戏曲艺术的危机时代,迫于形势,很多叱咤风云的著名戏曲演员、不少崭露头角的戏曲新秀逐渐淡出了豫剧舞台,他们将梦想与辉煌尘封起来,那古朴醇厚、委婉含蓄、俏丽典雅的祥符调只能在心中缓缓回荡。
    而在1993年,对豫剧舞台难舍难分的王红丽在香港企业家李汉文和著名导演余笑予的帮助下筹建了河南省第一个省级民营社会文化团体——小皇后豫剧团。从国营的“大锅饭”到民营的自闯门路,体制变了,所有演职员的观念也变了,大家在王红丽的感召下,开始了披荆斩棘的漫漫成长路。
    1993腊月,滴水成冰。冒着严寒,小皇后豫剧团在新乡市的一个剧场里开始了艰苦的封闭式排练。民间剧团一切都要自力更生,他们没有排练场,只得租用电影放映室。白天别人要放电影,晚上12时以后他们才能进去排练。为了节省开支,和所有演员一样,王红丽住在四面透风的剧场舞台上,却从不言苦。由于没有多余的经费,小皇后豫剧团从不请小工卸台装车,所有的活都是演员们自己干,就连头上戴的一朵小花也是演员自己做的。就这样,王红丽带着她的豫剧团克服了异常艰苦的排练条件,仅用了22天,就排练出悲剧《风雨行宫》、喜剧《美女涅槃记》和两出叫座的老剧目。
    在农村演出,王红丽和演员们常常吃无定时、居无定所,60多张折叠床伴随着他们的演出一路同行。担任团长的王红丽带领着她的小皇后豫剧团走遍了大江南北,山区、乡村、煤矿、工厂等,丈量着这群深爱着豫剧的人们沉重而又坚定的步伐,书写了他们敢于挑战、不畏艰辛的动人篇章。
    1994年,对王红丽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一路艰辛、一路风尘,王红丽带着小皇后豫剧团一站一站演到了北京,向第1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发起了冲击。最终,王红丽凭借扎实的舞台功底和精湛的演出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著名戏剧家郭汉城以《戏曲改革的弄潮儿》为题在《人民日报》上发文;当时的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则亲自题写了“梨花千树风飞雨,中州一枝报春梅”的赞誉。众望所归,王红丽折桂梅花奖,这是对她热爱豫剧的最佳褒奖。
    在此后的十多年中,许多与王红丽同龄的优秀豫剧演员纷纷离开了舞台,而她却练功不辍,演出了几千场,且获奖无数。王红丽带领她的团队在豫剧演出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2003年3月,王红丽再次折桂,成为第2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是河南省第一个两次获得该奖的演员。
    天生俏 勤学练 载誉而归
    对于王红丽来说,开封与她有着不解之缘。在这里,祥符调唱进了一个两岁孩童的心灵,从此成为一生的热爱。1967年,王红丽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父亲王豫生、母亲王素珍在豫剧表演方面造诣颇深。豫剧的种子早已在王红丽心中播下,只待那一缕春风促使它茁壮成长。
    6岁以前,王红丽一直跟着姥姥住在开封。两岁开始,一听到唱戏,她就搬着小凳子认真地听起来。说起自己与戏剧的渊源,王红丽曾表示:“这都是天生的。”
    由于天生底子好,1979年,12岁的王红丽便考上了洛阳地区戏曲学校,学花旦、闺门旦。1987年,刚满20岁的王红丽在人才济济的豫剧院二团主演《春秋配》,开始在河南剧坛崭露头角,并迅速赢得观众的热捧。
    1989年,由王红丽主演的《司文郎》在河南省第二届戏剧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在同年赴北京演出,王红丽以出色的表演受到了艺术界人士的广泛褒奖。著名剧作家马少波赋诗评说王红丽的艺术成就:“陈姿阎韵两派兼,借得金玉三分憨。胡女雪梅传京蓟,急管繁弦惜少年。”这是对王红丽继承陈素珍、阎立品两大艺术流派精髓给予的肯定。
    当随团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到北京、天津演出时,王红丽主演的《春秋配》,因为演得太像“豫剧皇后”陈素真,在广大豫剧迷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文艺报》以《“豫剧小皇后”王红丽》为题发表了评论文章。从那时起,“豫剧小皇后”这个名号就落在了王红丽的头上。
    2001年9月,首都戏剧界的多位领导和专家观看了王红丽主演的豫剧现代戏《铡刀下的红梅》,王红丽的表演生动出色、富有层次感,将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女英雄的过程令人信服地展现给观众。专家表示,这出戏的成功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是他们看过的向“建党80周年”献礼剧目中最好的一台戏。王红丽通过准确的演绎,声情并茂地塑造出一个血肉丰满、亲切可信的英雄刘胡兰形象,以“情”贯穿全剧,一层层、一缕缕地激发观众的共鸣。
    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王红丽依然孜孜不倦。正是凭着一股韧劲,她也成为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开办以来招收的唯一民营剧团演员。不仅如此,她还走上了研究生班的讲台,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戏剧拔尖儿演员、剧团团长讲授了一堂剧团体制改革的特殊课。王红丽表示,一个剧团要在演出市场中生存,必须有名角和好戏。同时只有打破大锅饭,才能激发演职员参与演出的积极性,才能使表演团体充满活力。有名角、出好戏,小皇后豫剧团确实做到了“两手硬”。
    数十载摸爬滚打、风雨兼程,大半生坚守梦想、不忘初心,王红丽犹如一枝红梅,顶风傲雪,展示出一代敢想敢闯豫剧演员的绝妙风姿。是开封这座城市赋予了她坚韧的个性,是对豫剧的热爱让她坚守至今,让祥符调的美妙音符唱响豫剧迷的心间,久久回荡。
(作者:闫漫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