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特别是三国风云时代,许昌作为三国的历史的主要发源地,这里遗留下了大量的三国历史遗迹,其中高台就像是众多遗迹中的明珠一样,点缀在许昌的大地之上,昭示着历史的风云变换。
古人为何爱筑台呢?筑高台的作用都有哪些呢?
每一类建筑的出现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也有它出现的意义。高台建筑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素来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片面的认识,其思想内涵对今天的建筑设计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古代高台建筑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由土累筑,土上架木;在土石基上,纯然用木构架;以砖石砌筑(部分为砖木混合,但以砖石为结构主体)”。
封建国家(包括诸侯国)的重大政治、军事活动,选择在高台上举行隆重而盛大的仪式,如即位、立国、拜将、阅兵、会盟、凯旋等等。例如,燕之黄金台是燕王拜师招贤的以及秦末项羽为了操练兵马而建的戏马台等等。在台上举行仪式,不但能显示庄严、隆重的气氛,还能给人以崇高、伟大、让人敬仰的感觉。因此选择高台作为军政重大礼仪的场所,很好的体现了人类对崇高境界的追求,是人们借助客观实体以满足自尊心的要求。
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遗留在许昌大地上的十座古台,以求温故而知新。
1、毓秀台
毓秀台位于汉魏许都皇城遗址西南隅,高15米,占地6000平方米(约9亩),始建于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秋,是曹操为汉献帝刘协建造的祭天道场。汉献帝刘协春、秋两季登台祭祀天地,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受禅台
受禅台位于今许昌市西南18公里的繁城镇。此台是当年魏王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登基称帝之处,是汉魏政权更迭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原有三台,每个台占地约10亩,高出地面数丈。今仅存一台,方形,高约20米,长、宽约30米,古朴雄伟,蔚为壮观。
3、射鹿台
射鹿台遗址位于许昌县陈曹乡许田村。东汉末年,曹操陪献帝游猎于此,并建亭筑台以观盛况。“射鹿台”高约5米,占地1500平方米,台前原立有清康熙年间许州吏目滕之瑚书“射鹿台”碑一通。2001年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思故台
思故台遗址位于许昌市区南关仓库路现思故台市场处,思故台又名“灌台”,传为西汉名将颍阴侯灌婴所筑。东汉末年,曹操屯兵颍阴城,每逢佳节,带将士登台同庆共乐,以消除将士对故土的怀念,遂更名为“思故台”
5、论城台
论城台遗址又称“曹操练兵台”,位于襄城县范湖乡台王村西。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350米,台高约15米。有运粮河自西北向东南呈“w”形流经台西南部。世传曹操迎汉献帝都许后,在此筑城建台论事练兵。200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望乡台
望乡台位于许昌城南四十里处,传是魏文帝曹丕所筑的望乡台。明嘉靖《许州志》载:“望乡台,在(临颍)县西二十五里,魏文帝曹丕筑。”该台今存遗址,高5米,围100米,存汉砖魏瓦。
为古代军人出征久戍不归,或旅人流落异地,怀念家乡时,筑土为台,登台眺望家乡,以解乡愁。文帝曹丕觉察到军队中这种强烈的念乡情绪,所以建造此台,让他们临战前登台遥拜一下故土,了却一桩心愿,使将士得到一丝慰藉,平衡一下心理
7、永始台
永始台据传位于三国时许都丞相府内,台上有一座楼阁,小巧玲珑,清幽典雅,是曹操世子曹丕习读的地方。曹丕与郭氏亦经常在楼阁内幽会,曹丕曾对郭氏说:“吾爱卿出自诚心,今生生死与共,永远如初,此台以为证。”由是,曹丕与郭氏初恋的这座楼台便被人们称之为“永始台”。
8、望田台
望田台据记载为曹操所筑,台高10丈,地方50余亩,站在高台之上,极目远眺,方圆数十里良田美景可尽收眼底,至今,“望田台”遗址尚存。目前,“望田台”呈龟背地形,现面积不足2000平方米,高度也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曹操构筑“望田台”后,各地军屯、民屯迅速兴起。
9、议事台
曹操议事台遗址位于鄢陵县马栏镇议事台村西。议事台为黄土夯筑而成,呈椭圆形,高约5米,围300余米。《鄢陵县志》载:此台是曹操与谋臣议事之处。200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议台村小学。
10、观台
观台位于今鄢陵县境内只乐乡六里处(今观台村),又称观兵台。在垦田之暇,曹操调军屯部队操阵演练,到观兵台前接受检阅。也有专家认为这里是曹操的军工厂,是曹魏集团锻造兵器的地方。围绕观台,四周分布着大营小营,前营后营,以及带屯的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古代的高台建筑完美的体现了中国人向高空发展的建筑理念,并驳斥了那些认为中国建筑只能平趴在地上的言论,高台建筑自身,是古代人们在特定时期所能寻找到的最佳建筑形式,它担负了中国建筑承上启下的重任,为日后发扬广大的以斗栱为代表的木构架建筑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经验去进步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