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区这个村因为颍川郡献白雉而名,却因种桑杈而盛!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1/8 16:42:1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白雉村位于五女店东南2.5公里,坐落在一西北、东南方向的白雉岗上,北接建安区陈曹乡。 据《许昌县志》记载:北魏神龟元年(公园518年)三月,颍川郡献白雉,故名白雉村。
白雉是白色羽毛的野鸡。古时以为瑞鸟。 《尚书大传》卷四:“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楚辞·天问》:“厥利维何,逢彼白雉。” 汉班固 《白虎通·封禅》:“白雉降,白鹿见,白乌下。” 晋 左思《蜀都赋》:“白雉朝雊,猩猩夜啼。”
桑杈是农村利用桑树培育并通过加工的一种农具,用于翻动晾晒或碾压过的农作物,比如小麦收割以后翻晒,碾压,秸秆码垛就要用到桑杈。还常用来近距离搬运柴草之类。 基本形状一头是木柄,前面是三长一短四个分叉,三长(称作杈齿)平行在一侧,稍带弯曲,用于托起物品,一短在另一侧,用于防止物品滑落。
位于五女店东南的白雉村,曾经生产的树杈负有盛名,畅销周边数县。而且带动了周边村庄的“效仿”,昔日许昌县村庄路旁的桑杈园随处可见,尤其白雉村的桑杈园,园内种有桑杈1500多亩,尤为壮观,一望无际,每年群众采伐桑杈五六万把,收入可观。 每年入春,附近村庄的桑树苗丛分布均匀,整齐成行,郁郁葱葱,一派生机。
白雉村的桑杈品质优良,做工精细,用起来顺手,结实美观。当年的老字号有中兴号、永兴号、福兴号等特别受人青睐。在附近村镇的集会上,有很多群众购买白雉村的桑杈。外地人也来白雉村订购桑杈,用粮食、布匹兑换。冬春季节,载货的车辆来来往往,非常热闹。
有时候,该村还招来百十公里外的客商前来求购,白雉村也成了桑杈买卖的集散地。 桑树园还有一种颇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桑叶。春夏桑叶肥嫩,可以用来养蚕。在不影响桑杈生长的情况下,一亩桑园可养十席桑蚕,收入也十分可观。
另外,经霜后的桑叶还可以入药,清肝润肺;文火烘干,桑叶可以作茶叶饮用,能祛火解毒,名目利咽。 由于白雉村代代相传经营桑杈园,桑农中不乏有能工巧匠,1961年,原许昌县还挑选出多名技术员,捐助周口市的西华、太康等县。 如今,随着现代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昔日的桑杈已经没了使用的价值。
(作者: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