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市民圣地与宋代开封人的精神风貌
市民圣地与宋代开封人的精神风貌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2/26 9:41:3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一、近代城市的诞生与辉煌的世界历史地位
     从千年之交开始,许多媒体和学者忽然关注起上个千年的世界,不约而同地指向北宋,瞄准开封。如美国耶鲁大学中国现代史教授乔纳森•斯彭斯在2000年1月1日《新闻周刊》刊登文章,这样评价宋朝:“上一个中国世纪是11世纪。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宋朝的首都在东京汴梁,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人口达百万,是世界最先进最繁荣最庞大的城市。”事实确实如此。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中国的开封等城市灯火辉煌,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开封这样百万人以上的超大城市,正所谓“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11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的规模都不过万人。一千年前的开封就已经有官办的施药局、慈幼局、养济院、漏泽园等福利设施,按西方的观念,这是城市“高级现代化”的特征,尽管中国大陆学界从来不敢用这样的字眼。
     国内学术界一致认可的是:宋代开封城是中国城市史上由古典型转变为近代型的开端。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城市格局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唐长安城是典型的古典坊市制:全城分108个坊为居民区,商业区仅东西两市。坊有坊门,定时启闭,非时翻越,要遭杖刑。宋代开封冲破了严格的封建堡垒式的坊市分离制度,不再限制商业区和居住区,开发市场,店铺遍布城市内外。狭窄冲要如桥道,居然也簇集着店铺摊贩。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巡护惠民河官员抱怨说:“河桥上多是开铺贩鬻,妨碍会䉡及人马车乘往来”,朝廷因而下诏清除,以保证道路畅通:“在京诸河桥上,不得令百姓搭盖铺占栏,妨车马过往。” 然而有令不止,自由惯了的商贩无孔不入。从反映北宋末年开封市井风俗的《清明上河图》中,我们看到汴河虹桥一侧至少分布着8处不固定的摊位,足见并未能禁止。神圣如皇宫大门宣德楼前的御街,“自宣德楼一直南去,约阔二百余歩,两边乃御廊,旧许市人买卖于其间,自政和间官司禁止”。也即在北宋的绝大部分时期内,皇宫门口也是市场。连御廊、桥梁也成了市场,还有什么地方不可以设肆经商呢?皇家的尊严,让位于商业。商人经商不但可以不受空间限制,在时间上同样不受限制,夜市盛行,繁华地带的夜市甚至通宵达旦,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填如此。”著名的“州桥夜市”主要经营小吃,而马行街夜市比州桥“又盛百倍”;“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还有拂晓时的“鬼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里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夜市的盛行,不仅说明了城市治安无需过虑,还使得人们开辟了夜生活,更主要的是夜以继日的生意大大延长了商业时间,增添了享受。这就意味着,整个东京城都是一个开放的大市场。开封成了一座充满活力与自信的不夜城。
    开封城市经济的高度发达,典型如高度发达的酒店业。
    首先,中国的菜系在宋代开封形成。孟元老指出:开封“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适应大量高消费人群和各地不同口味人群的需要,高档饭店和各地菜系发展起来,汇集了全国饮食的精华,形成北馔、南食、川饭三大菜系。
    第二,酒店林立。具有酿酒权的大型酒店称正店,京城有72家之多:“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那么脚店有多少呢?仅知宋仁宗时,从正店矾楼批发酒的脚店就有3000户,其他正店供酒的脚店,每店当也有一二千户,至少也有数百户,总数至少有数万户。
    第三,规模庞大,史上罕见。宋人话本《赵伯升茶肆遇仁宗》中的一首《鹧鸪天》,对矾楼形象地渲染道:“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风味肥鲜。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招贵客,引高贤,楼上笙歌列管弦。百般美物珍羞味,四面栏杆彩画檐。”矾楼是正店之首,规模最大也最豪华:“乃京师酒肆之甲,饮徒常千余人”。日常客流量上千的酒店,既反映生意非常火爆,也说明规模都很大。最值得关注的是,它位于皇宫门口,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唯一的特例,既说明了皇宫的亲民与自信,也说明了酒店在开封的地位。任店以纵深为特色:“入其门,一直主廊约百余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聚於主廊槏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纵深百余米,陪酒女郎数百人,规模确实宏大。仅这百余米的长廊,两旁天井排列雅间至少近百间,即使在现代也是罕见的。
    第四,历史首创,影响深远。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在宋代以前的城市里,高楼并非没有,但都是皇宫内府,建筑供市民饮酒作乐,专事赢利的又高又大的楼房,是不可想象的。只是到了宋代城市,酒楼作为一个城市繁荣的象征,才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饮食业的繁盛和酒店业的形成,在世界历史上也有着重大意义。1997年,美国《生活杂志》(Life Magazine,秋季刊)回顾1000年来最深远影响人类生活的100件大事,中国有6件,排第56位的,赫然是宋代开封的饭馆和小吃:
    很久以前,小旅馆就已经向远离自家厨房的出门人出售食品饮料,小吃铺就已经提供外卖,人们也已经在特别场合举办排场的宴会了。然而一直要到1120年,才有了能被称作“饭馆”的场所。在饭馆里,人们可以买一餐饭,坐下来享用。饭馆首要满足的是人们社交和美食的需要。
    12世纪的中国官员孟元老可以说是史上第一位饭馆评论家。他的笔录详细描述了北宋(960年~1126年)都城开封渐渐兴起的饭馆文化。当时开封的百万人口中,求新好异的食客不在少数。干体力活儿的常去不起眼的小店儿吃面条,做买卖的常光顾饺子馆。据孟的笔录记载,从1120年左右起,上夜班的还可以在夜市吃牛肚、血冻、炸猪肝和炸鹅肉。小甜水巷的许多饭店专做南方菜,这也是最早的地方菜系之一。开封人还对服务质量相当挑剔。“即便是小小的疏忽,”孟纪录道,“也报告给饭馆掌柜。于是跑堂的免不了挨一顿责骂,扣工资,甚至严重的时候被驱逐出门。”
    至少对当代西方人而言,宋代开封的饮食业让他们惊奇。显然,他们没有在其他国家看到过类似情况。
    宋代开封由此开辟了近代城市新格局,使城市真正成为城市。相比之下,以前的城市,只不过是封闭的官府城堡而已。因此我们说,作为市民的主要发祥地和代表,宋代开封是市民圣地,在中国城市史和世界历史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二、市民阶层与市民文艺的诞生
    新型城市的出现,自然诞生了最早的市民——坊郭户,也叫坊市户、市户。宋代户口分类的基本方式之一,是乡村户和坊廓户,也即农民户口和市民户口。宋朝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分开,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户口二元制。市民从农民中分离出来,另立户籍,则表明市民阶层的形成与独立,市民阶层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可以说开封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典型的市民城市。 城市的成熟与发展使城乡差别更加明显,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相应地有别于农村而发展起来。市民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元素和力量,是城市文化的基本群体。代表城市文化的市民文艺应运而生,其主要特点如以下几点。
    1.与农民对立,以农民为取笑对象。由于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观念、文化素质的不同,首先在最繁华的城市东京开封,市民将自己与农民彻底割裂开来。市民文艺中有许多反映农民的内容,一些艺术形式,甚至是专门表演农民的。其中以杂扮最典型,是杂剧的散段表演形式,类似于现代的小品。杂扮的特点是丑化农民,表演市民眼中的乡野农民之拙朴。吴自牧指出:“顷在汴京时,村落野夫,罕得入城,遂撰此端。多是借装为山东、河北村叟,以资笑谈。今士庶多以从者。”他们竭力贬低农民以炫耀自己的优越感,不但表明市民已失去了农民的那种朴鲁质厚,而且这也正是最初的市民意识,是市民从农民中蜕脱而出的必然否定过程。正是这一否定,标志着市民从思想意识上的形成与独立。鄙薄农民无疑是忘本的错误观念,但历史问题不能用道德眼光对待,所反映的其实是二者文化层次差距和城乡差别加大以及文化类型的截然不同,更深层的意义是对封建重农思想的否定。
    2.市场的产物,商业气息浓郁。例如吟叫就是叫卖音乐的发展,广告形式的艺术化。宋仁宗死后,按历史惯例全国哀悼,也即三年内禁止音乐娱乐。正值太平盛世的开封市民,在天子脚下不能不遵守这一政治习俗,但又不能长期没有娱乐活动,于是巧妙地变通为不奏乐唱歌,把市场上叫卖声变化为娱乐方式。吟叫艺术正式诞生于宋英宗朝,寻即盛行于世。
    3.固定的大型演艺场所涌现。按《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开封城内外至少遍布着9处瓦子。瓦子中的勾栏,即用栏杆、幕幛等物封闭的剧场。各瓦子中的勾栏数目多少不一,开封的桑家瓦子、中瓦、里瓦3处,内有大大小小的勾栏50余座。勾栏以棚为号,各有独具特色的名称,如象棚规模最大,居然可容纳数千名观众。瓦子勾栏的涌现及其盛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梨园由唐代宫廷走向民间的硕果,也是文艺走向市场的硕果,市民文艺由此正式商品化。
    4.风格柔软婉转。都市的繁华、浮艳,使居民失却了朴素;建筑物的拥挤和人口的稠密,使居民失却了粗犷。他们感情细腻丰富,品位较高,讲究美感,追求形式技巧。这些特点都体现在市民文艺的风格之中。不但“浅斟低唱”,而且“清细轻雅”、“声音软美”的演唱风格, 突出了典雅,显然适宜于室内演唱,而不适宜于乡村的露天场地。而且须有一定艺术修养和闲情逸致者才能欣赏,如同食品一样,大部分市民需要的不只是填饱肚子,而是讲究色香味的美感。
    5.具有侵蚀封建礼教的非正统性。农耕时代以农为本,主体是农民。但如前所说,市民文艺以农民为取笑对象,其骇世惊俗之处,即背离了封建政府传统的重农轻商政策。封建时代是等级社会,地位最尊贵的是官僚士大夫阶层,但在市民文艺中,他们的尊严也被嘲弄了:自五代以来,“至今优诨之言,多以长官为笑”, 显示着渺视权威的无畏精神。也就是说,在市民文艺中,将传统的士农工商排列位置颠倒了过来。
    市民文艺属于消费文化,封建教化性质不仅淡薄模糊,甚至于“是非颠倒”,突出的是追求感官享受的娱乐性。因而,宋代市民文艺一出现即满堂生辉,成为民间文化的主流,引导着文化向俗文化方向发展。在西方国家的历史中,市民是作为封建制的异端出现的,后来发展分化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西方不同轨迹,其性质不是生产型的而是消费型的,市民的性质因而与西方不同,难以一概而论。然而毕竟游离出了农耕,走到了时代的前列,不像农民那样属于典型的主要的封建制组成部分。其重大的文化意义和政治意义不可忽视。
    三、北宋开封人的精神风貌
    1.思想解放,精神自由。宋仁宗时的一天,朝廷高官宋祁来到开封郊外,见到一位老农便上前作揖并问道:“丈人甚苦暴露,勤且至矣!虽然,有秋之时,少则百囷,大则万箱,或者其天幸然?其帝力然?”老农大笑之后,说了一段令人惊骇的话:
    何言之鄙也!子未知农事矣!夫春膏之烝,夏阳之暴,我且踦跂竭作,杨芟捽中,以趋天泽;秋气含收,冬物盖藏,我又州处不迁,丞屋除田,以复地力。今日之获,自我得之,胡幸而天也!且我俯有拾,仰有取,合锄以时,衰征以期,阜乎财求,明乎实利,吏不能夺吾时,官不能暴吾余,今日乐之,自我享之,胡力而帝也!吾春秋高,阅天下事多矣,未始见不昏作而邀天幸,不勉强以希帝力也!
    老农先是嘲笑,劈头一句即斥责宋祁提问中的观念太鄙陋;接着毫不客气地指出他不懂农事;义正辞严地批驳之后转身而去,显出不屑与之深谈的神气。这哪里是农民应答官员,简直是老人教训后生!(2)老农认为获得丰收完全是自己辛勤劳动的结果,根本不是上天的恩赐,也与皇帝无关。(3)由此看出农民不畏权贵,不迷信上天,不崇敬皇帝,也就是说,所谓至高无上的天和皇帝与他们的幸福并无关系,一切靠自己争取。(4)反映了农民大无畏的精神及充满自信、自强、自尊。这位社会底层农民的大胆言论,代表了宋代历史条件下广大农民的新观念,无疑是反正统、反封建的,可以说是一丝激进思潮的曙光。更有甚者:宋真宗大中祥符末年大旱,宰相王旦在下朝回家的路上,“路由潘氏旗亭。有狂生号王行者,在其上指旦大呼日:‘百姓困旱焦劳极矣!相公端受重禄,心得安邪?’遂以所持经掷旦,正中于首。左右擒之,将送京尹。旦遽曰:‘言中吾过,彼何罪哉?’乃命释之”。既动口又动手,仍被宽容对待。至于宫廷内的优伶编排的类似小品的节目,贴近现实,反映下情,甚至敢于拿宰相开涮。
    2.热爱生活,追求享受。“大抵都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虽一人独饮,盌遂亦用银盂之类。”无论饮食还是服饰,都追求精致。“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合器皿,车檐动使,奇巧,可爱,食味和羹,不敢草略。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酒店门面极力讲究排场:“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也就是用各种彩色饰物装点门楼的门面。至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多及时行乐,所谓“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而夜市风俗,则是社会生活的延长、创新和追求享受的产物。
    3.大俗大雅,雅俗共赏。宋代开封文化大都贴近社会,从而取得了极大成就。宋词空前绝后,可谓大雅,却以反映爱情生活为主,而且有井水处都会歌咏。《清明上河图》是画中极品,反映的是市井风俗。内行看到大门道,外行看到大热闹。佛教的世俗化引人注目,连庄严肃穆的“皇家寺”--大相国寺,也变成了每月八次开放的市场。至于市民文艺,今天看来无一不是大俗中见大雅,大雅寓于大俗中。
    4.古道热肠,江湖义气。孟元老载道:“加之人情高谊,若见外方之人,为都人凌欺,众必救护之。或见军铺收领到斗争公事,横身劝救,有陪酒食檐,官方救之者,亦无惮也。或有从外新来邻左居住,则相借徣动使,献遣汤茶,指引买卖之类。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其正酒店户,见脚店三两次打酒,便敢借与三五百两银器。以至贫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银器供送。有连夜饮者,次日取之。诸妓馆只就店呼酒而已,银器供送,亦复如是。其阔略大量,天下无之也。”古人的仗义、大气、热心、诚信,在此都有集中的表现。这些江湖气息,使得开封人酒风十分兴盛,酒楼林立就是证明。石延年、刘濳是著名的“酒仙”,二人曾在王氏酒楼“对饮终日,不交一言……至夕殊无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喧传:王氏酒楼有二酒仙来饮”!历史上唯一的一件“杯酒释兵权”事件发生在开封,并非偶然。不少史学家认为此属“艳称”,认为太简单肤浅,否认其作用。诚然,事件确实没有那么简单,是强大的政治背景等在起着主要作用。但是,历史上具备同样背景的时期绝非仅有宋初,历史上置酒谋大事如“鸿门宴”者也为数不少,为什么只有赵匡胤在开封能把如此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还是江湖的气场发挥了作用。酒酣耳热之际,无不披肝沥胆,拍胸击掌地信誓旦旦。他们听信赵匡胤的许愿,交了兵权后可以结为姻亲,可以多买田宅、美女,也就是可以平安地享受生活,所以无后顾之忧。蔑视“杯酒释兵权”者看似深刻高明,其实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喝酒、不醉酒者恐怕无法理解。在特殊场地、特殊时刻,酒的作用不可低估,无论是在文学艺术方面,还是在政治军事方面。
    我早说过:开封是11世纪的太阳。其余光,现在还照耀着世界。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必然产生一个理念: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是如何起源和形成的?这一主题定位就意味着中国馆展示必然要回顾中国城市建设史,而哪一段历史能作为中国城市建设的经典代表呢?宋代开封!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中心展厅正是北宋开封的历史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并成为最热门的镇馆之宝,至今在世界各地巡展,无不引起轰动。这就充分反映了北宋开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世界影响。至少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城市的记忆有如此深刻、辉煌吧!甚至可以说哪里只是记忆?简直是要重现了!
    一个人怀旧总是想起童年、故乡,人类怀古想起宋代开封,莫非也是精神的故乡?
(作者:程民生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宋代民服研究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