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淑芳:永恒的经典《抬花轿》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2/25 9:29:5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核心提示
说起豫剧表演艺术家姚淑芳,不得不说的是豫剧《抬花轿》。豫剧《抬花轿》,早期又称《文武换亲》《香囊记》,是豫剧花旦的看家戏,也是老百姓最喜欢的一出戏。而姚淑芳无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让这出戏出彩的演员,当时有“看了姚淑芳,谁也不吃香。看了《抬花轿》,神魂都颠倒”之谚。
看了《抬花轿》 神魂都颠倒
开封市作协主席樊城2007年出版过一本《豫剧春秋》,在这本书里,有对姚淑芳非常详尽的介绍。
姚淑芳1922年出生于开封县,原名韩秋莲,7岁时寄养姨母家,随姨父易姓姚。她从小被卖入青楼,跳出火坑后于14岁随舅父进戏班学艺。
抗日战争爆发后,姚淑芳随姨母到西安,拜师王金玉(艺名筱火鞭、狗尾巴)专习花旦,经常演出于西安同乐剧场。她还与常香玉、崔兰田配戏,如在《桃花庵》中,常香玉或崔兰田扮演窦氏,姚淑芳则扮演陈妙善,她们配合默契、各展所长,为戏增色不少。到洛阳加入“豫生剧社”时,姚淑芳已经是20岁的大姑娘了,出落得妩媚漂亮,一双大眼睛顾盼生姿、灵动传神。
姚淑芳在和崔兰田同台演出时,与崔兰田的师哥、唱须生的常年来一见钟情,在郑州喜结连理。随后夫妻二人便自立剧社,同台演出,以《洪玉娥盗刀》《罗章跪楼》《抬花轿》的精湛表演,在洛阳、郑州、新乡等地驰名。
1945年,姚淑芳重返开封舞台,被誉为豫剧十二名旦之一(其他十一位是陈素真、常香玉、司凤英、马双枝、史彩云、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王秀兰、李景萼、桑振君)。当年她在《凤仪亭》中所饰的貂蝉,被开封观众称为“四绝”之一。尤其是她的《抬花轿》(饰周彩霞,后来改为周凤莲),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令人心醉,开封观众盛赞:“看了《抬花轿》,神魂都颠倒。”
1949年,姚淑芳加入新成立的开封市人民剧团,随团演出于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一带3年之久,1954年随团改属邯郸专区豫剧团。1962年进京在中南海献演《抬花轿》。
1962年的7月16日晚,首都北京长安大戏院座无虚席、盛况空前,豫剧演员姚淑芳演出的《抬花轿》在这里引起了阵阵掌声,她所扮演的周凤莲俏丽活泼、豪爽开朗,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将看戏的观众征服了。她的丈夫常年来、著名豫剧文武老生,在剧中为她配演一名轿夫,抬轿动作夸张而大度、写实而高雅,加之姚淑芳演坐轿时边歌边舞、亦嗔亦笑,妇唱夫随,珠联璧合。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当晚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中国戏曲研究所所长郭汉城、著名电影导演崔嵬以及京剧四小名旦张君秋、梅派青衣杜近芳等戏剧界知名人士观看了这场演出,并给以很高的评价。
接着,《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晚报》《戏剧报》等媒体刊登大量通讯、特写、图片进行报道,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全剧实况录音,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专题片向全国推荐。中国戏剧家协会还专门召开“邢台专区豫剧团《抬花轿》艺术成就座谈会”,百余名戏剧界、京剧界的知名人士,剧作家如田汉、郭汉城、翁偶虹、范钧宏等出席并发言,肯定了剧本的改编、姚淑芳的演艺以及唱腔的成就,指出地处河北的邢台能创演出这么精彩耐看的河南高调,实属不易。一时,他们在北京的演出活动如火如荼,16家剧院相邀不断,前后共演出了36场方载誉归邢。
靓丽音容成绝代芳华
樊城翻出姚淑芳的一张剧照,虽然只是黑白照片,但感觉洗去了铅华的姚淑芳更加光彩照人,透过她那一双顾盼生辉的大眼睛,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一代名伶大家的神韵与风采。
姚淑芳幼年嗓子并不好,但她聪敏好学,刻苦钻研技艺,深受名艺人周海水、樊粹庭的器重。
1965年秋天,清河评剧团被上调邢台专区。作为交换,邢台专区豫剧团的一部分被划归清河。姚淑芳和丈夫常年来一起,随剧团来到了清河。作为全国知名的名伶大家,姚淑芳并没有因为被“下放”到了“小县城”而有所抱怨,依然带着对戏剧艺术的无限热爱,投入到各项演出活动中去。剧团的青年演员初见这位大腕,都有些拘谨,但姚淑芳却没有一点架子,待人接物热情爽快、落落大方,颇有大家风范。于是,她很快就赢得了剧团演员和观众们的拥戴和热爱,人们见了她都亲切地称她为“姚老师”。
1965年冬天,刚来到清河不久,姚淑芳夫妇和剧团的演员们就深入到根治海河的工地,接连4天为广大民工演出。在演出现场,尽管寒风刺骨,但姚淑芳穿着单薄的戏服依然热情地为广大民工清唱,所到之处,其严谨的台风、精湛的演技,受到了民工的热情欢迎。晚上,她在居住的村子里和百姓同吃同住,并且不顾白天演出的疲劳,连夜为百姓演出,体现了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热爱人民、热爱艺术的崇高品质。
可惜,妒花风雨总相摧。德艺双馨的姚淑芳在清河豫剧团期间正赶上“文革”。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冲击了正常的演出活动,姚淑芳虽才华横溢却无缘在舞台上为群众演出,甚至遭遇到无休止的批斗与百般凌辱。
1968年5月23日,品行高洁、不染尘埃的姚淑芳不堪其辱,在清河老礼堂自缢身亡,一代名伶香销玉殒,舞台上的靓丽音容从此成为绝代芳华。
樊城说,对于《抬花轿》(又名《香囊记》)这部豫剧传统经典剧目来说,许多名家大腕都曾经演出过,如阎立品、姚淑芳、宋桂玲、吴碧波、虎美玲、朱巧云等,在这几位名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姚淑芳。当年,姚淑芳的《抬花轿》影响之大从民谣中就可见一斑:“门搭子点炮,姚淑芳坐轿!”记得京剧名家刘长瑜在《空中剧院》访谈时,特意强调了自己在《春草闯堂》中“春草坐轿”一折就是向豫剧姚淑芳老师学习的。遗憾的是姚淑芳老师在“文革”中被迫害而死,一朵豫剧奇葩过早地凋谢了。
(作者:岳蔚敏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