搀枪弄芒天改色,
汴京失守乘舆北。
鄂王唾手复中原,
两河豪杰皆奋力。
刊山筑寨声裂空,
和议误国隳成功。
千秋英魂或游此,
森森草树生悲风。
明·何景明《岳将军墓》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入侵,汴京失守,宋朝皇室被俘的被俘,南逃的南逃。而在今河南、河北和山西的太行山南段,却活跃着一支民间自发组织起来的义军,英勇抗击着金兵。他们以太行山为依托,沿山筑寨,组织人马且战且耕,巧妙出击,屡建奇功。太行义军对金兵造成了极大威胁,给民众以希望,深得民众的拥护和响应,使抗金的烈火越烧越旺,后来发展到了中条、吕梁,蔓延到了河北、陕西,以及黄淮的广大地区。南太行山的义军有多支,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賊”的“八字军”。
“八字军”的首领王彦,字子才,上党高平人。祖“徙居覃怀(今河南沁阳)”,少年时“性豪纵,喜读韬略”。青年的王彦曾跟随名将钟师道,后又投奔河北招抚使张所,抗击金兵。建炎元年(127年),王彦和岳飞张翼、白安民等11名将领,率7000宋军与金兵作战,收复了新乡等失地。后金军调遺几万大军围攻王彦,王彦寡不敌众,率部突围,逃入太行山中,在共城(今河南辉县)西山(太行山)收集余部,吸纳民众,组建太行八字军。将士们脸上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表达誓死杀敌的决心。八字军杀敌英勇,屡挫金兵,经数百次战斗,斩获敌人无数,得到了两河一带民众的支持。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等率领所部19寨投奔八字军,队伍很快发展到10多万人,营垒绵延几百里,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八字军和岳家军配合协调,多次重创金兵,形成强大的抗金联盟。就连金军统帅兀术也发出叹息:“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只可惜宋王朝一味采取的求和政策,不支持甚至打压抗金力量,断送了抗金的大好形势。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