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条之战
商汤伐夏桀的战争,开创了商王朝五百年基业。发生在封丘县与长垣县之间。“鸣条之战”是古代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的全面运用,最终达到战争速胜的最早的成功战例,对于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牧野大战
牧野大战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是商周之际一场有道伐无道、正义战胜邪恶、以少胜多的正义之战,开创了周王朝800年基业,确立了中国国家形态。主战场在我市境内。周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是社会大进步的时期。这场战争不光以“正义”闻名于世,也为后人留下许多成语、掌故,如小心翼翼、天作之合、黄钺白旄、白鱼入舟、赤鸟流屋、叩马阻谏、不食周粟、爱屋及乌、助纣为虐、百夫致师、前徒倒戈、血流漂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等。毛泽东称牧野大战是“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
青陵台和相思树
春秋时,宋康王看中他的舍人韩凭的妻子息氏,筑青陵台逼息氏成亲,息氏跳台自尽。息氏死前要求死后与其夫合葬,宋康王不仅不允,还故意隔路相埋。传说,不久两墓中长出两棵梓树,两树相交,人谓之相思树。宋康王下令砍树,树上又出现鸳鸯,瞬间又化为蝴蝶。浪漫主义的传说传之遥远,成为我国梁祝化蝶的源头,比梁祝化蝶故事早一千余年。今封丘县留光乡青堆村现存息氏墓,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汲冢与《竹书纪年》
汲冢出土《竹书纪年》与甲骨文、敦煌藏经洞、孔壁尚书一起号称我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西晋时期,在今卫辉市发现一部被盗墓者所发掘的写在竹简上的古代编年体史书。由于它当时被埋藏于魏安厘王(一说应为魏襄王)的墓里,所以能够避过秦始皇时焚书坑儒的毁灭。它记录了从传说时代的夏朝到魏襄王(一说应为魏哀王)之间的历史事件。《竹书纪年》对史学界的震撼,在于它所纪录的史实与《史记》所描述的不单只不同,而且取向相异。出土整理出文献17种,75篇,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编年体著作。
张良击秦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巡游东方,路经原阳博浪沙,张良因国仇家恨,不惜万贯家产,兄弟死了也顾不得埋葬,结识有志之士,暗怀120斤重的大铁椎,隐伏在博浪沙,当秦始皇车辇路过此地时奋力击去,结果误中副车,张良见事不妙逃到下邳去了。事虽未果,但成为中国历史上反抗暴政的著名事件,流传久远。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军事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基础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我国军事史上一场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官渡”在中牟县东北与原阳交界处,重要战场在延津县境内。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公元200年,袁绍集结重兵进攻许都,曹军兵少,形势开始对曹操不利。曹军先解白马(近滑县)之围,后在延津南诱敌,并施巧计偷袭袁军屯粮的乌巢,火烧乌巢,袁军兵多无粮,军心涣散,曹操以少胜多。
竹林七贤在辉县
魏晋时期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位名士,因对司马政权不满,曾隐居在辉县西南的竹林里,谈古论今,放浪形骸,被称为“竹林七贤”,为当时士人所仰慕。七人才华横溢,不媚权贵,崇尚虚无,放荡不羁,豪爽侠义,以他们为代表的“魏晋风骨”,成为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影响深远。
陈桥兵变
中国古代史著名事件。五代后周时,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掌握禁军兵权,镇守都城开封。960年,边防告急,朝廷命赵匡胤率军出征,部队走到今封丘县陈桥驿时发动兵变,拥戴赵匡胤黄袍加身,作了皇帝,建立宋朝。宋朝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南方,开创了宋朝300多年基业,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使人民生息繁衍,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