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襄城颍河文化——刘秀与颍阳
襄城颍河文化——刘秀与颍阳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0/11 9:45:2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过去,古颍阳县地处南北大道要冲。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早年在反对王莽政权的征战中,多次辗转颍阳,留下许多传说故事。
    据说,古镇颍桥的名字源于王莽撵刘秀的故事。一次,刘秀义军被官兵追赶,行至颍河北岸,河面上浮出一座大桥,刘秀军刚刚过桥完毕,王莽军紧追而至。当王莽军赶到桥头时,桥突然沉入水中不见踪影,从而使刘秀军得以摆脱追击。后来,人们便将此桥称为“隐桥”,“颍桥”便是“隐桥”的谐音。
    刘秀率军渡过颍河,来到颍桥街东南的菅庄,夜晚在菅庄宿营。王莽军当天也渡过颍河,在颍桥北宿营。夜晚,刘秀军营旁的一个坑塘内,蛙声不断,让军士们难以入眠,刘秀说了一句“这蛤蟆不叫就好了”,话音刚落,蛙声全停。从此,菅庄村东这个坑塘的蛤蟆再也不会叫了。直到现在,从别处捉来正在欢叫的蛤蟆,放入这个坑塘,就不会叫了。
    次日清晨,颍桥街南头公鸡提前啼鸣,刘秀率军早早拔营而去。而颍桥街北头公鸡到天明才鸣叫,拖延了王莽军追击刘秀的时间。至今,颍桥镇的公鸡清晨啼叫,仍是南头先叫,北头晚叫。镇上居民吃早饭的时间,街南头总是比街北头早好大一阵子。
    又有一次,刘秀被王莽追撵,慌乱中,刘秀骑了一匹母骡子奔跑。行至今天颍阳镇大路李村时,母骡子停止奔跑,要下骡驹,刘秀大惊道:“骡子要是不下驹多好!”话音刚落,母骡子果然收腹,无驹可下。从此,世上的骡子再也不会下驹。刘秀肚中饥饿难耐,他发现路边有一棵佝(gou)树上挂满绒球似红色果实,就摘下充饥。后来,刘秀当了皇帝,有一天突然想起在颍川郡颍阳县曾有一种树,救过自己一命,就亲自到颍阳县寻找。由于当时慌着充饥赶路,加上时间长了,已不记得是什么树帮了自己,就随手从香椿树上摘下一片叶子,一闻很香,就下意识地认定是香椿树曾救过自己,于是就下旨封香椿树为“百树之王”,封大路李村为香椿树的祖廷地。而佝树没有受封,气得再也长不大。至今在颍阳镇颍河两岸,佝树虽然为树,但都是长不大、不成材。老百姓盖房子,都要选一根香椿木做椽子,置于房顶中间,起镇宅辟邪作用,香椿木成为稀缺木材。在大路李村香椿受封的地方,那一片香椿树皮深红,椿叶浓香,与别处香椿大不一样。今天,既是从这里移植香椿树,栽到别处也没有封地特征,成为奇闻。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