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眉河的由来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0/11 9:11:2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一条发源于许昌县灵井乡玉皇阁畔,缓缓向东南流经润、长村张乡的小溪,名叫“洗眉河”。洗眉者,就是洗一洗额头上的眉毛,这条河为什么叫这个奇特的名字,相传是由西汉末年赤眉农民起义军曾在此洗眉而得名。
西汉末年,官僚、地主大肆兼并土地,使大批失掉土地的农民流离失所,饿死道旁。王莽新朝建立后,虽然推行了种种政治和经济措施,但实行的结果适得其反,不曾利民,反而扰民,从而加剧了社会危机,造成社会经济大混乱。加之天灾连年,蝗虫并作,一斗米价上升到千钱。农民实在走投无路,于是一场大规模的起义爆发了。新市人王匡、王风,在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上聚义军5万,叫作“绿林兵”。山东琅琊人樊崇在泰山聚众数万,作战时眉毛上涂红色标志,人称“赤眉兵”。黄河北岸大平原上,义旗林立,或称铜马、青犊,或叫大彤、尤来,大大小小数十部,总计数百万人。同时,各地豪强地主也纷纷拉起武装,反对新朝王莽,其中以南阳豪强汉宗室刘缤、刘秀兄弟领导的队伍最为强大,他们与“绿林兵”联合,有众十余万人。“昆阳之战”后,王莽的主力军被其消灭,京城长安也被绿林兵攻破,王莽被杀,更始帝刘玄暂时坐了天下。
赤眉起义军从山东出发,势如破竹,分兵进入河南,来到颍川郡集中,把大本营扎到熊耳山(今许昌县椹涧乡西南高地),进行休息和整顿。这是因为,赤眉军纯粹是一支由农民组织起来的队伍,他们虽然屡战屡胜,但有的人却怀念家乡父老,不愿离乡远征。同时,也有的因年老体衰或在战斗中负伤,不能继续作战,必须加以整顿和安排,然后才能顺利前进。经过在熊耳山短暂的教育和整编,有一部分起义军被遣散。他们告别战友后,就在营寨旁的小河边洗掉眉毛上涂的红颜色,分头起程回家了。因此,当地群众就叫这条河为“洗眉河”。千百年来,它欢快地流淌在许昌大地上,成为农民起义军的历史见证。
赤眉军经过一番整编,由樊崇、逢安率领一部,徐宁、谢禄、杨音率领一部,分路向长安进军。刘玄更始三年(25),两路大军会合,分为30营(每营10000人),击败更始军,进入长安城,立牧牛童子刘盆子为汉帝,徐宣任丞相,樊崇任御史大夫,其余首领为文武官员,组成了一个新朝廷。但因樊崇等人都不识字,缺乏历史知识和政治经验,不懂得如何收揽民心、安邦治国,而令其军队任意抢掠,最终被豪强地主刘秀击败,导致全军覆没。于是,刘秀称帝,建都洛阳,开始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