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襄城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9/6 9:18:4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据《襄城县地名志》载,现茨沟乡的铁刘村原名叫“歇留”村,是为纪念孔子周游列国,曾在此停留,并歇了一宿而命名的,村内至今还保存有“孔子自楚过宋处”的石碑。孔子一行来到了北汝河(当时名汝水)岸边,欣赏着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孔子一行不禁陶醉了。孔子对弟子说:“逝都如斯夫!不舍昼夜。”从此,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就成为人们珍惜时光的至理名言。
在襄城治所(当时襄城已归楚国),孔子与襄城君一见如故,互相倾吐仰慕之情。在襄城君的陪同下,孔子及其弟子慕名拜谒了首山。游览了黄帝采铜遗址、黄帝圣泉,拜访了伯夷、叔齐采薇山坡及饿死之地。觉得名山在名人的点缀下愈加显得巍峨,名人在名山的烘托下益现出伟大,不禁陶醉在名山、名人与名事当中,一路上滔滔不绝,互发高论。学生子贡问孔子:“老师,我们都比较了解黄帝,可伯夷、叔齐却不怎么了解,请问,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赞叹道:“古之贤人!”后来,这段对话被收入孔子《论语》当中。
化行村北邻许昌县,是襄城东北边远的村庄。据《襄城县地名志》载:此村原叫化店,化姓始居,临路开店得名。后孔子周游列国至此,宣扬教化,人们改村名为化行以示纪念。据说,当时化行地处偏远,风气恶浊。为了一方安宁,净化风气,在襄城君的特邀下,孔子及其弟子来到化店村教化。孔子抓住时机,适时地向百姓灌输“温良恭俭让”、“和与礼”、“孝与道”、“义与利”、“君子与小人”、“仁德与邪恶”等做人做事法则,并以他和学生的亲身经历进行“说教”。这样,经过孔子十多天的教化,社会风气得到了根本的转变,从此化店村过上了安宁、幸福的生活,为纪念孔子教化德行,他们把村名改为化行村,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襄城君的陪同下,孔子与其弟子游历了尧王城。在传说麒麟、凤凰出没的地方,孔子感慨地说:“一个社会,如果明君出世,广施仁政,泽被百姓,不但人民赞颂他,连瑞物也出来显示社会的祥和、圣君的伟大!尧帝就是这样圣明的君主啊!”。游到尧帝住所,看到尧帝当时住的房子非常简陋,屋内的大梁和柱子都是连刨也没刨过的原木,使用的器皿是些泥碗土钵之类,一点也没有特殊的地方,内心都非常激动。孔子不禁赞叹道:“大哉尧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言!”(后被收入《论语》当中)。
在“诽谤之木”遗址前,孔子很有感触地向弟子介绍说:“诽谤之木就是提意见于木柱,老百姓有意见可以刻在上面,君主必须亲自察看并作处理。你们看因时间久而上面那许多模糊的文字,就是老百姓刻在上面的意见!”。游览到尧王城南城门,登上城楼,但见坦荡如砥的汝颍平原河渠纵横,田野里,百姓辛勤耕作,绿树荫里村舍相连,鸡犬相闻。孔子欣赏着眼前美好的田园风光,指着前面一座村庄说:“据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典故就发生在这儿。这正说明了尧帝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幸福,国君化民于不知之中的英明和伟大啊!”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