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清明节扫墓的由来
清明节扫墓的由来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3/28 15:44:5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清明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家家户户都要上山扫墓,对祖先祭祀以表示崇敬和哀思。那么,清明节扫墓的由来是什么?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因为争夺权力发生内乱,晋献公派兵攻打公子重耳驻守的蒲城。重耳为避免骨肉相残,不肯迎战,随即带着狐偃、赵衰、魏武子、介子推、司空季子等数十位贤俊一起逃亡。他们先后到达翟、卫、齐、曹、宋、郑、楚等国去避难,饱尝酸甜苦辣,历尽千辛万苦。 
    有一天,他们在荒野里迷路,已经几天没有吃到食物。公子重耳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就坐在破席上仰天长叹:“重耳一死事小,将来晋国的百姓恐怕就很难过着好日子了!”介子推听后,深深地感到重耳在苦难中还能想到百姓,自己必须尽心辅佐,便悄悄地走到僻静的地方,忍受着剧痛把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然后烤熟再送给重耳吃。重耳见了很高兴,狼吞虎咽地很快将烤肉吃完,然后提问:“肉从哪里来?”介子推怕隐瞒不过,只好实话实说。重耳感动得流下眼泪,真诚地说:“你这样待我,将来我如何报答你?”介子推心怀坦荡地说:“我不求公子报答,但愿日后你多思治国之方,做一个贤明的国君!” 
    公子重耳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最后,他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当了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当时,晋文公对许多跟随他流亡的人都论功行赏了,唯独将介子推忘记了。幸亏有人给晋文公提起这件事,他感到很惭愧,立即派人去邀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可是介子推始终不来。晋文公感到很内疚,只得亲自登门去邀请,万万没有想到却见介子推家的大门紧锁着。原来,介子推不接受封赏,就背着母亲逃进了绵山。晋文公无可奈何就带着御林军上山到处寻找,结果连介子推的影子都没有找到。有大臣献计:“放火三面烧山,介子推母子就会乖乖地从另一面逃出来!”晋文公依计马上下令火烧绵山。大火过后,晋文公在山上却看到介子推和母亲靠着一棵烧焦的柳树死了,悲伤地跪拜又放声大哭,然后以厚礼将介子推母子葬于烧焦的柳树下。为忌烟火,晋文公就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寒食一天。 
    第二年这时候,晋文公带着群臣到绵山隆重地祭奠介子推。为了表示虔诚,他们先在山下寒食一天,然后徒步登山致哀。当晋文公来到墓前,竟然发现那棵死柳已经复活。他好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随手折了柳枝插在自己头上,群臣看见一一仿效。君臣插柳祭扫后,晋文公就把这复活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从此,寒食、清明就成为全国百姓重要的民俗节日,清明节扫墓的习俗也从那时候一直流传下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