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张氏宗祠:凝聚正能量 让好家风代代相传
张氏宗祠:凝聚正能量 让好家风代代相传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3/23 11:07:0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新乡县翟坡镇小宋佛村,有一处古建筑,名为张氏宗祠,从清朝乾隆年间修建至今,已经历经了200多年的风雨沧桑。1992年4月,张氏宗祠被新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家族祠堂,目前该建筑由张氏宗族负责日常维护管理。
    兵部尚书家祠 风雨飘摇200余年
    张氏宗祠是明朝崇祯年间兵部尚书张缙彦的家祠,坐落于新乡县翟坡镇小宋佛村。张氏宗祠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山门保存完整,整个建筑古朴庄重,门檐上有“兵部尚书”、“太史第”等字样。据张氏族谱记载:“清乾隆二十三年建大殿,乾隆五十七年建山门。”上世纪60年代,宗祠内的许多建筑物被陆续拆除,但山门保留了下来。
    据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傅山泉介绍,张氏宗祠是典型的清代建筑,其山门面阔三间13.28米,进深两间5.43米,通高7.71米,砖木结构,硬山顶,灰色筒瓦覆顶。屋顶正脊饰缠枝牡丹,两端置鸱吻,垂脊饰缠枝牡丹图案,下端置脊兽。东西两山面刻青砖博风,正面施斗拱八攒,前檐斗拱为三踩斗拱,出龙首耍头,脊檩有叉手相扶,下有垂花柱,均施有清代彩绘。山门设置有前廊,左右各有木栅栏。栅栏正对着的是两扇圆形窗,外延由方形砖雕嵌套。
    其祠堂西侧,有20多通不同时期的碑刻,分别反映了当时的人文政治及历史风貌。 兼具“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双重特性,那么,作为宗族祠堂,张氏宗祠的属性和文物价值又是什么样的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负责人王明磊。
    王明磊说,张氏宗祠和其中的碑刻文物是古建筑实体,具有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张氏宗祠作为寄托张氏宗亲精神信仰及传承良好家风的载体,其又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因此,张氏宗祠是兼具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属性。
    张氏宗祠自清乾隆年间修建至今,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雨沧桑,已成为张氏家族传承良好家风的载体。2016年4月,张缙彦塑像落成,张氏宗亲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海内外的张氏宗亲皆引为自豪。
    凝聚正能量 让好家风代代相传
    史书记载,1599年生于小宋佛村的张缙彦,字濂源,号坦公,又号外方子,别号大隐。相传他自幼聪慧,10岁就能书写文章,成年后博览群书。明代天启元年,张缙彦乡试中举人,明朝崇祯四年,中进士,被授予陕西清涧、三原县知县。之后,其历任户部主事、翰林院简讨兵科都给事、兵部侍郎等职,崇祯十六年升任兵部尚书。清朝顺治三年,张缙彦先后任山东右布政使、浙江左布政使,工部右侍郎。后来,因“文字狱”张缙彦被流放至黑龙江宁古塔(宁安县),康熙十一年逝于宁古塔,死后归葬故里。
张缙彦一生饱读诗书,多才多艺,同时擅雕刻、精绘画,其一生所著颇丰,如《新乡县志》《五岳名山志》《宁古塔山水记》《域外集》《金刚经疏义》等20多部著作。他的著作为我国界定边境疆域提供了大量依据。流放期间,张缙彦还组织成立诗社,免费向群众教授文化知识,并把中原腹地的先进文化和农耕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深得当地农民敬重,不仅给当地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还被当地农民尊称为“五谷神”。
    此后的张氏族人,崇尚读书,克己勤勉,家里家外,团结互助。为了纪念张缙彦,张氏族人还专门筹资重修遭损毁的宗祠大殿,并在2016年张缙彦诞辰纪念日时,为张缙彦塑像揭幕,修复宗祠内的碑廊石刻等文物。
    “每年的纪念日,我们都会举行纪念仪式,希望把先辈的奉献精神发扬光大,比如爱国爱家、勤劳友善、团结邻里等,这也是现代和谐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据张氏家族第22代孙、66岁的张景芝说,他们纪念张缙彦,不仅仅只是张家后人表达对先人的一种怀念敬仰之情,关键是要大家向先人学习大公无私、造福他人的精神,把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的美德传承下去,弘扬勤奋读书、忠孝报国的好家风,凝聚力量建设和谐小康社会。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许学研究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