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白菜心”:一曲惊动汴梁城
“白菜心”:一曲惊动汴梁城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3/6 14:58:2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白菜心”是一个梨花大鼓女艺人的艺名,名兰香,原姓王,随夫姓易名杜婉君。在济南演出的时候,市井观众“以其声调清脆,肤质明晰,呼之曰‘白菜心’”。1916年8月7日《河声日报》载《歌者杜婉君传》中评说:“十余年前操此业者,首推王小玉,偶发生了七二泉边,历下名流举为倾倒,下至屠沽贩负亦皆废业以趋,老残游记所谓明湖边美人绝调也。近负盛名者为谢大玉、婉君始于并焉。后大玉寝老,喉响亦堕,而婉君始有高岗鸣风独一无二之概。”有一首描写“白菜心”的《竹枝词》说:“梨花片片手轻扬,宛转珠喉韵绕梁。一曲歌骊惊四座,而今方识杜兰香。”
    民国时期,文人雅士相互捧角。那时候的追星族可谓肝胆相照矣,大相国寺的捧角文人竟然结党营私,如捧徐翠兰者谓之“徐党”,捧李大玉者谓之“李党”, 以十三太保为首结社为“白菜心”捧场者谓之“齐芳社”,因“白菜心”名兰香,其女名大桂,取其兰桂齐芳之义。他们制定社章9条,有违章者予以重罚。这些结党的捧角者,不是“袒甲毁乙”,便是“袒乙毁甲”,“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极尽攻讦诋毁。加上当时开封的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各种八卦新闻,也对这些捧角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极大地宣传了“白菜心”这样的女艺人。1916年8月14日《河声日报》载《顾曲者超然一分子宣言》中说:“连日闻报见读者俱乐部书评,有誉大杜者,有誉小杜者,爱谁誉谁,此一人之常情,无足怪焉。所异者,誉大杜则诋徐翠兰为手如钉耙,誉小杜则诋‘白菜心’为济南流妓。誉此毁彼,蹈桀犬吠尧之习。”
    先不要问“白菜心”的演技有多高,咱先说说她培训出来的亲生女儿的技艺吧。杜大桂是“白菜心”1904年所生的女儿,少年登台,一鸣惊人。1917年3月17日《豫言》载《书场三伶》云:杜丽卿即大桂,为“白菜心”弟子,年十四,春风满面,和气迎人,正如出水芙蓉,娇嫩可爱,笑靥双窝,美丽天然。说书以柔婉清脆见长。说到妙处,如一缕柔丝随风飘扬,莫测所至,座客屏气凝神,侧耳静听,唯恐或失,曲未及终,全场喝彩矣。大有青出于蓝之概。”还有不少听客写诗赞她:“怡人艳曲唱声声,三日绕梁韵尚情。风致翩翩惊落燕,歌喉呖呖等啼莺。”“芙蓉如面鬓堆鸦,娇小玲珑玉不瑕。恰可年华谁道者,未圆明月半开花。”(1917年7月21日《豫言》)随着年龄及阅历的增长,杜大桂发挥了善于抒情的特长,曲调极为清丽婉转,柔情千缕,艺术上更臻完美,以擅演《红楼梦》名噪开封、济南。“白菜心”的徒弟尚且如此艺高,她本人就更不在话下了。
    1918年4月6日,河南警事厅宣布开封的大鼓书女艺人每月须交妓捐数元,引起山东大鼓诸班社的不满,以杜婉君、杜增义、李泰祥、李大玉、孙大玉等为代表,倡议抗捐罢唱,大相国寺的鼓书艺人纷纷响应。4月12日,警事厅又行文,定名“为大鼓书捐,与妓女绝不相同”。罢唱抗妓捐取得了胜利。但杜家班的衣物、现洋尽被警方劫去,杜婉君、杜大桂受伤逃走,李大玉等也流落外省。原“白党”“李党”的捧场者失去依托,其他社党亦逐渐瓦解,从此,山东大鼓女艺人在开封走向衰落。

(作者:刘海永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狂妄自大王昭远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