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拉洋片:箱中美景尽收眼底
拉洋片:箱中美景尽收眼底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3/6 9:21:0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尉氏县,一说起留着小辫子的人在拉洋片,人们立即就会知道是宋长庄。逢年过节、逢会逢集,宋长庄都会在集会上演出。“对住箱子你慢慢看,里边的洋景你看不完……” 拉洋片是开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长庄是尉氏县邢庄乡芦墓张人,是宋家拉洋片第三代传承人。他一边演唱,一边拉动图片的拉绳,观众对着镜头看到的木箱内的景色可谓变化多端。
    宋长庄是宋家拉洋片第三代传承人。他现在用的演出道具全是祖上传下来的。这些道具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谁也说不清楚。“洋片”上写的是繁体字,上面的绘画有浓厚的历史韵味。过去,宋长庄的父亲挑着祖上传下的拉洋片挑子到处演出,他也时常跟着父亲去赶集。父亲年迈跑不动了,拉洋片的箱子从此尘封多年。
    宋长庄喜欢拉洋片,但不敢拉洋片,怕的是娶不上媳妇。1998年,婚后的宋长庄在母亲的辅导下,子承父业重新挑起了拉洋片的挑子,他滑稽幽默的表演给人们带来了笑声。
   “我留小辫子,为的是吸引观众!”虽然收入微薄,但他一直在坚持拉洋片,为的是让非遗项目得到传承。
    拉洋片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也是一种民间文娱活动(也叫拉大片),邢庄乡芦墓张的拉洋片起源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拉洋片的表演者常为一人,使用的道具为一只安装有镜头的木箱,箱内装备有数张图片,并使用灯具照明。表演时表演者在箱外拉动拉绳,操作图片的卷动,观者通过镜头观察到画面的变化,通常内置的图片是完整的故事或者相互关联的内容,表演者同时配以演唱,解释图片的内容。
    拉洋片的唱词为上下句,通常上句落仄声,下句落平生,上句起韵,下句入韵,一韵到底,唱词均以七言为基本,句式中可嵌字,每段唱词少则四句,多则七八句,演唱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幽默诙谐,加之由上而下的滑音拖腔,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目前,拉洋片已经基本绝迹,仅有芦墓张的宋长庄仍在从事此种艺术表演。拉洋片第三代传承人常年下乡进行表演,演出地点遍及尉氏县、开封各大公园、洛阳市各大公园等地,深受观众喜爱。
    芦墓张拉洋片创始人宋占元出生于1887年,他只身跟随山西的江湖老艺人学习拉洋片表演,在跟随师傅的十多年里,其技艺精进,得到了师傅的倾心传授。师傅去世后,他回到家乡,继续从事拉洋片表演。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宋占元的拉洋片在当地很有名气,深受老百姓喜爱。拉洋片第二代传人宋金良16岁时跟随父亲学艺,由于他刻苦勤奋、天资聪颖,仅用两年便不仅能上台演出,而且很好地继承了父亲声情并茂的表演方法,能根据故事内容的变化,将人物的喜怒哀乐、将故事曲折幽默和夸张的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出期间,由于他演唱得非常出色,有时他不设画片箱,只凭演唱洋片的内容,便能吸引观众喝彩叫绝。在原有表演的基础上,他又添加了许多画片,如水漫金山寺、水泊梁山、秦英征西等十多种画片内容,使拉洋片表演的题材更加新颖广泛,深受广大观众欢迎。20世纪50年代,各工厂、机关、学校为配合各项政治运动,拉洋片表演日趋增多。到1966年,拉洋片被禁止,原因是在当时从事拉洋片表演的人非常多,有的表演者为招徕观众,竟配有黄色图片,为了制止这一现象,拉洋片被禁止。
    表演拉洋片时,观众一般一场是4人,表演时表演者在箱外拉动拉绳,以操作图片的卷动,观众通过镜头观看画面的变化,表演者用演唱的形式对观众所看到的画片内容进行讲解,在演唱的同时用锣、鼓、镲配以伴奏,直至表演结束。
    拉洋片的演唱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幽默诙谐,如:瞅里边你留神看哪,朝着洋景,哎、哎,那个直观看哪,你看得远嘞;哎、哎,那个望得宽啦嘿……
    拉洋片,一是近代利用影像在民间流传较早的艺术观赏形式,具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二是集影像观赏、视听于一体的、短小精悍的民间曲艺表演形式,对观赏者有着很直观的教益,具有很重要的教育价值;三是在曲艺表演形式上属于节目短小精悍、即兴发挥的表演形式。作为民间曲艺表演艺术,拉洋片具有传承、开发的重要价值。

(作者:朱朝星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