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官马大道任君行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人不同,心不同,入眼的景致也不同。
“长安城东洛阳道,车轮不息尘浩浩。”这是无名氏写的。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这是柳永写的。
“轻衣稳马槐荫路,渐近东来渐少尘。”这是白居易眼中的景致。
…………
他们走的当是两京驿道。两京驿道又名潼关道、崤函古道:古时连接西京长安与东都洛阳的官马大道。
隋唐时期,两京驿道是全国最重要、最繁忙的道路,皇家车马、民间镖车、西域驼队络绎不绝,到京城赶考的学子“风趋洛邑,雾委咸京”。
驿道等同于如今的国道,是由中央政府出资,按国家统一标准修建的陆上交通要道,线路平直开阔,可保证车马相向而行,通行无阻。
古驿道多为土路、沙石路,车马经过难免扬尘,雨天雪天难免泥泞。不过古人修驿道很有一套:路基中间高两侧低,把路面夯实,以利排水,并派专人巡路,“雨后除道”,最大限度保证道路畅通。
据说秦代人曾在道路上垫硬木建“高速公路”,马抬蹄一跃,刚好从这段硬木上跳到那段硬木上,雨天也无碍,跑得又稳又快。或许是这样做成本太高,后世便少见此类记载。
在离洛阳不远的崤函古道遗迹,考古学家探测到了路面下的垫石层:古人用这些石块垫平路基,保持道路平整。
现存古道遗迹长约150米,路面宽3米至6米,依稀可见往日车辙及人工钢钎凿刻的痕迹。
2 “高速公路服务区”提供换马服务
驿道似乎不限最高时速,遇通报公文、传递军情等紧急事件,可以一路“飙车”,五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马上飞递”!
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命人从岭南“快递”荔枝到京城,“一骑红尘妃子笑”,一路上累死多少匹马。
“飙车”很危险,为了避免人仰马翻、车毁人亡,古人在靠近悬崖的险峻路段设置了拦马墙、防滑线,放置了及膝高的石头当“护栏”,石头上还凿有一道道凹槽,相当于如今的减速带,如此便可防止马车因速度过快而翻下悬崖。
为了让疲劳驾驶的“司机”有个歇脚换马的地方,驿道上还设有“高速公路服务区”——驿站。
各朝代设立的驿站位置、距离不大一样,常见的是“三十里一驿”,接待过往公差、官员及使节,提供车马人力运送、换乘服务。
3 叫你护路,不许不服
驿站是官家“招待所”,一般不接待平民,除非你有背景,能拿出大人物的“介绍信”。可是驿道维护执行的是另一套标准:驿道维护,平民有责,不得推脱。
拿植树来说吧,种树可吸附尘埃、稳固路基,因此,官府很重视驿道的绿化。
唐开元年间,“令两京道路,并种果树”。
清代左宗棠对潼关道进行了大规模整修,路旁植杨柳,绿如帷幄。
修路种树的是谁呢?民工和附近的老百姓。
清代乾隆年间,官府强制洛阳平民在驿道两旁植树,不给工钱,不干便罚。
孟津县三十里铺村村民比较倒霉,村旁驿道沟深路窄,种一棵死一棵,但上头压着,又不能不种。年年种,年年死,费力气,生闲气,村民们只得联名上书,乞求免去这份苦役。公元1795年春,村里立了一块《免植路柳感德碑》,记载了这件事。
从碑名来看,抗议奏效了,于是村民感恩戴德。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