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尝尝大宋年夜饭
尝尝大宋年夜饭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23 9:42:1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王安石的年夜饭
    脸肉,切成长条,放在一边。然后呢,找一张网油,就是动物大肠外面包裹的那一张像渔网一样的肠系膜,裁成四方块儿,铺到菜板上,把切成条的羊肉放上去,卷成圆筒,两头封口,在鸡蛋糊里蘸一蘸,搁油锅里一炸,再用刀从这个圆筒的中间横切成两半,羊头签就做成了。你看它的形状啊,一个金黄色的小圆筒,一头开口,一头封口,里面装着像竹签一样的肉条,像不像寺庙里的签筒呢?肯定像嘛!
    做羊头签为啥非要用网油呢?主要是为了成形,让小筒立得住。如果你光用鸡蛋糊摊成一张蛋卷,当然也可以把羊肉卷起来,但是它太软,立不住,如果你用网油做骨架,它就立得住了。打个比方说,鸡蛋糊像水泥,网油就像水泥里的钢筋,没有钢筋,单用水泥是没办法盖起高楼大厦的。
    当然,咱们现在的炊具比宋朝发达得多,咱们有烤箱,有电饼铛,即便不用网油,只用奶油啊、鸡蛋啊、低筋面粉啊,同样可以卷出一个很脆的立性很强的蛋筒,再把切好的熟羊肉丝放进去,同样可以叫做羊头签。如果再用果酱在蛋筒外面裱个花,写上“有求必应”,那就更像抽签的签筒了。
    咱不能光说做饭,还得接着说王安石。前面说了,王安石吃饭从来不挑食,但就是爱吃羊头签,哪一年的年夜饭上都离不开羊头签,平常想解馋的时候也要吃羊头签。那么羊头签吃多了对身体到底好不好呢?当然不好,因为羊肉性热,吃多了上火嘛!所以王安石到了晚年,脸上长痘痘,背上长毒疮,营养过剩,把自己吃死了。当然,严格地说,王安石之所以寿命不长,主要是跟他变法失败心情郁闷有关,但是吃羊头签太多肯定也是一个原因。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农历春节就要到了。在春节到来之前,我想请大家跟我一起回到宋朝,提前吃一顿宋朝版的年夜饭。
    今天还是老规矩,吃饭之前,先讲故事。什么故事呢?王安石和年夜饭的故事。
    王安石这个人,学问大,有个性,生活习惯跟咱们不一样。
    他不注意个人卫生,当大官以前,一年到头也不一定能洗一回澡,内裤脏了不换,袍子破了不补。他去朋友家里做客,不用通名报姓,人家在屋里就能知道王安石来了,为啥?身上味儿大!苏东坡他爹苏洵用一句话骂过王安石:“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不近人情。”穿得跟犯人一样,吃得跟猪狗一样,脸上全是泥,乌漆麻黑,都看不见笑模样了,好像死了亲爹。
    除了不讲卫生,王安石还有一个特点:吃饭的时候从不挑食。有一回,朋友请他吃饭,点了一盘鹿肉放到他面前,他发现王安石只吃鹿肉,一会儿就把一整盘给吃光了。这个朋友跑到王安石的太太跟前说:“都说你们家老王不挑食,我看不一定,他非常爱吃鹿肉啊!”王安石的太太笑了:“你下回还请他吃饭,再给他换一道别的菜。”这个朋友果然又请王安石赴饭局,这回点了一盘鹿肉和一盘小白菜,把鹿肉放得远远的,把白菜放在王安石面前。王安石这回只吃白菜,那盘鹿肉一筷子都没动。朋友服了:“我原先以为他爱吃鹿肉,现在才知道,他只是懒得去够离他远的菜,所以只吃离他近的菜啊!”
    王安石对饭菜这样无所谓,是不是这世界上就没有一道他相对比较喜欢吃的菜呢?也不是,他一辈子只对一道菜感兴趣,这道菜叫做“羊头签”。
    每年除夕,王安石跟太太和儿子一起吃年夜饭,餐桌上必须有一大盘羊头签,王安石一边跟儿子王雱聊天,一边用手抓着羊头签往嘴里送,就跟咱们现在的小女生一边看电影一边嗑瓜子一样。一顿年夜饭,他只吃羊头签,不吃别的东西。
    你们可能会问:羊头签是什么东西呢?是不是用铁签子把羊头串起来,像烤羊肉串一样烤熟啊?
    当然不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羊头差不多跟皮球一样大,它能烤熟吗?就算烤熟了,你敢吃吗?
    还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把羊头上的肉剔下来,用刀切成肉丁,再用铁签子串起来烤,那样就能烤熟了。没错,这样做确实行得通。十年以前,宋史研究会的会长朱瑞熙老师就是这么理解羊头签的,另一位宋史研究大家王曾瑜老师也是这样解释羊头签的。
    但是今天我要说一句:他们都理解错了。真正的羊头签是什么东西呢?根本不是用铁签子烤肉串,而是一道在宋朝非常流行的象形菜。
    什么是象形菜?就是做出一定的造型,要么像动物,要么像人物,要么像植物,要么像我们日常使用的一件东西,本来它是菜,但是看起来又不像菜,这就是象形菜。羊头签这道象形菜究竟像什么呢?它像我们去庙里烧香求签的签筒。
    大家都见过求签吧?一个圆圆的竹筒,底下封口,上面开口,里面装一堆竹签子,竹签子上还写着字儿。王安石最爱吃的羊头签就是这个样子。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羊头煮熟,剔下
    宋朝象形菜和创意餐具
    说到这儿,这顿宋朝年夜饭才让大家品尝了一道美食:羊头签。那除了羊头签呢?难道就没有其他好吃的了吗?当然有。
    宋朝人在饮食上特讲究,也特别有创意,他们发明了许许多多象形菜,还发明了许许多多仿荤菜。比如说用油豆皮儿做素鸡,用葫芦做素鸭,用莲藕做排骨,用冬瓜、蘑菇和木耳做甲鱼,做得都很像。宋朝还有一道面点,叫“面亭儿”,是用糯米粉、面粉和绿豆粉捏成小房子、小亭子、小假山,还有小人儿、小动物,摆到一张餐桌上,吃货们一瞧,这哪是面点啊,分明是一幢卡通版的山水别墅嘛!
    宋朝人把这些好吃好看又好玩的象形菜、仿荤菜以及各种各样造型别致的小点心都搬到年夜饭的餐桌上,全家老小一起享用。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富裕家庭才能办到的,宋朝也是有贫有富,低收入家庭可能连最基本的年货都买不起,哪有心思搞什么象形菜、仿荤菜啊!
    不过,即使是最缺钱的穷人,他也一定会在年夜饭上花些心思,用最大努力把这顿饭搞出花样来。
    我以前写过一本介绍宋朝饮食的书,说宋朝人喜欢用一些小玩意儿来装饰他们的餐桌,比如说过节的时候会准备一种“谷板”:将木头锯成薄板,在草木灰的溶液里泡几天,泡透,捞出来,撒上草木灰,再撒上谷种,也就是小米,然后再撒一层草木灰。过几天,谷子发芽,小谷苗青绿可爱,长出一大片,就跟缩微版的稻田似的。然后呢,在谷板的另一头,请工匠雕刻一个戴斗笠的农夫、一头耕田的黄牛、一座小小的茅屋、一片小小的鱼塘。谷板做好,往餐桌上一放,好一派田园风光!宋朝人提前把春天请到自己家里来了。
    再比如说,宋朝年夜饭都离不开一种东西,它叫“百事吉”。说穿了,就是一个果盘,这个果盘需要三样东西:柿子、橘子、柏树枝。把橘子摆到下面,把柿子摆到上面,两种水果摆成一个金字塔,然后在金字塔的中间插一根洗干净的柏树枝。你看啊,柏树、柿子、橘子,柏柿橘,谐音就是百事吉。吃完我们这顿大宋年夜饭,百事顺心,万事如意!

(作者:李开周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北宋名人家书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