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关林:忠义英雄安魂处
关林:忠义英雄安魂处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12 15:42:24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到洛阳,关林是必去之地。
    在我国,有三处大型关帝庙:埋葬关羽正身的湖北当阳关陵;埋葬关羽衣冠的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埋葬关羽首级的河南洛阳关林。
    洛阳关林,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合祀关羽的圣域,是第一个下葬关羽的地方,也是海内外始建年代最早的关帝庙,距今已有1790余年历史。
    1 关灵安魂在洛南 御旨皇封称关林
    “洛阳县南门外离城十里,有关王大冢,内葬灵首,汉时有庙。”镶于关林大殿后墙的明代《重建关王冢庙记》有此记载。
    关羽归天,是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冬天。当年,关羽退走麦城之后,遭孙权加害,被砍下头颅。孙权害怕刘备起兵报复,派使者把关羽之头放入木匣,送给了洛阳的曹操,以使刘备迁怒于曹操。孙权的计谋并没有得逞,后来刘备还是找他算账了,当然,这是后话。
    曹操识破了孙权的离间之计。同时,他更敬仰关羽的为人,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春,将关羽首级配上沉香木刻成的身躯,按诸侯之礼厚葬于洛阳城南十里。史载“汉时有庙”,也就是说,曹操礼葬关羽的时候就建有祭祀关羽的庙堂,这就是关林的前身。
    按封建礼制,圣人之墓称为“林”,帝王墓称为“陵”,王侯将相墓称为“冢”,百姓墓称为“坟”。
    宋代之前,关羽之墓被称为“汉寿亭侯冢”;宋代皇帝封关羽为“武安英济王”,时称“关王大冢”;明万历皇帝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时称“关帝陵”;清顺治帝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清康熙帝加封洛阳关帝陵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自此便有了“关林”的称谓。
    关羽戎马一生,以忠、义、仁、勇著称,威震华夏,被誉为“武圣人”,他的陵墓称之为“林”,当之无愧。
    洛阳关林与山东曲阜孔林乃是华夏大地并肩而立的林之圣域。
    2 关公庙貌遍天下 五洲无处不焚香
    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3万余座,仅日本和马来西亚就有关帝庙1000多座。关公“忠、义、仁、勇”精神蕴涵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致人们把关公神化,拿他和其他神佛一样供奉。而洛阳关林,无疑是最早的祭关之地。
    “国人好淫祀”,说的是人们自古就有祭祀鬼神的习俗。洛阳关林是世界上最早的关庙,祭祀关公的活动最早起源于东汉末年洛阳关林。
    在家中悬挂关羽像以求庇护,久而久之,关羽在百姓心目中成为保境安民、福佑吉祥的神灵。
    百姓出于对关公的敬仰、对神灵的膜拜,前来关林祭拜祈愿,关林庙会因而产生并发展起来。至明代,关林已经形成数万人规模的“关王冢会”,香烟浩荡,百姓云集,远近闻名。当时既有丰盛的祭品,也有民间社火前来助祭。到了清朝,祭祀关公最为隆重,每年正月十三春祭、五月十三诞祭、九月十三秋祭均由地方官主祭,附近官邸神社助兴,声势浩大,关林庙会也由庙内延伸到庙外。
    洛阳是河洛人的故乡、客家人的祖籍地。历史上,河洛先民先后向湖广、福建、江浙进行过数次大迁徙。在迁徙中,人们不仅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新的居住地,同时也把文化信仰带了过去。关公信仰便是如此,随着中原文化的扎根,关公信仰在闽南地区也深深扎根、开花结果。在明清时期,关公信仰又随着闽南、潮汕等地先民向台湾及东南亚等地的迁徙逐渐遍及世界各地。
    3 关公信仰播四海 朝圣大典聚群贤
    百姓将关公视为神灵膜拜,景仰日深,致使洛阳关林一直香火鼎盛。游走异国他乡的华人,也不忘将关公信仰传播到世界各地,更不忘“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将关林视为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
    1994年,洛阳关林以“寻根联谊开放发展”为主题,在挖掘关公文化的基础上,首次举办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为全球华人搭建祭祀平台。
    2006年,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与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结合,将大典日期确定为每年的9月25日。自2011年起,朝圣大典恢复采用了清代咸丰年间皇家祭关典仪,同时增加海峡两岸关公文化论坛、金秋关林民俗文化庙会等新内容,活动时间延续至10月6日。
    一年一度的关林朝圣大典,融国际性、地方性、观赏性、群众性于一体,场面气势恢宏,河洛民风浓郁,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的海内外华人代表参加,成为河洛民俗的博览盛会。如今,关林朝圣大典已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都洛阳的一张名片。
    时至今日,关公信众遍及天下,关公信仰文化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力持续扩大。

(作者:李三旺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