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季节,寿王李瑁爱上了美丽的洛阳女孩杨玉环,唐玄宗下诏封玉环为寿王妃,让她进入神都苑学习宫廷礼仪。玉环与他的情郎李华洒泪分手,才子佳人两相惜,一段纯洁的爱情成了终生的印记。
玉环初入神都苑
上巳节那天,寿王李瑁当众向杨玉环示爱。而长宁公主的儿子杨洄则更大胆,他命人抬来一棵用翡翠雕刻的牡丹,上缀七彩宝石,敬献咸宜公主。咸宜公主甚悦,解下身上的佩剑相赠,标志着二人定情。
武惠妃回宫后,向唐玄宗禀告,请他下诏,将咸宜公主下嫁杨洄,赐杨玉环为寿王妃。玄宗与宰相张九龄、礼部尚书李林甫商议后,下诏:封杨洄为卫尉卿,尚咸宜公主,婚期定在七月;赐杨玉环为寿王妃,赐寿王宅于积善坊,腊月完婚。
按照礼制,被赐为王妃,要进行宫廷礼仪和各种技能的培训。杨玉环立即被接进神都苑的黄女宫,与咸宜公主住在一起。《元河南志》载:“黄女宫,在合璧宫东,三面临水,水深潭处,号黄女湾,因以为名。芳树亭,在黄女宫南,大帝造。”据此,对照洛河走向图,神都苑疑在今黄龙庙村一带。
神都苑是唐代洛阳的皇家园林,在隋西苑的基础上建设而成,唐初改为芳华苑,高宗时名东都苑,武则天时定名神都苑。神都苑是一个大型郊野型皇家园林,神都苑中的离宫甚多。《唐六典》说:“神都苑中有合璧、冷泉、高山、龙麟、翠微、宿羽、明德、望春、青城、黄女、凌波十有一宫。芳树、金谷二亭,凝碧之池。”神都苑内还有流芳堂、清风堂、光风堂、崇兰堂、丽景堂、鲜云堂、回流亭、流风亭、露华亭、飞香亭、芝田亭、芳林亭、流芳亭、飞华亭、留春亭等。
神都苑内广种牡丹,有一首《神都天香》的古诗,赞美神都苑牡丹道:“濯濯盛唐,天降女皇。穆穆圣心,泽被八荒。驿路绵绵,运河畅畅。神都御苑,亲植国香。汀洲画桥,花舞禽翔。盈盈贵客,妙姿显彰。岁岁花开,年年传芳。朝野欣欣,祈福穰穰。”
玄宗初见杨玉环
在神都苑中,有一块皇帝亲自耕种的籍田,若皇帝不在洛阳,由东都留守代皇帝耕种,表示重农之意。
当年五月,籍田的麦子成熟,玄宗率领皇太子以下的臣属亲自收获,咸宜公主带杨玉怀前来觐见,这是玄宗第一次见到杨玉环,立即被她的美貌所震惊。玉环看到这位年过半百的大唐天子,霸气外露,不怒自威。
玄宗对太子等人道:“要用这些收获的麦子奉祭宗庙,因此朕等亲自耕种,也想让你们知道稼穑之艰难。”然后将麦子分赐给众臣,对他们说:“朕每年令人巡视检查庄稼,他们所答大多不符实际,所以朕亲自种植来观看成效。再说,《春秋》多写着麦禾之事,难道不是古人重农之风吗?农耕安天下,众臣工要切记、切记!”
当年七月,杨洄与咸宜公主完婚后,杨玉环仍住黄女宫。当月,玄宗接到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的奏折,请求回国,并请求派道璇大师赴日本传戒,玄宗示可。玄宗同时诏令,明年正月在东都开科考,各府州举荐之贡生,应于本年十月底前抵达东都。同时,应皇太子之请,不再举行龙门礼佛活动,原预算之费用救济灾民。
这些批示和诏令通过邸报迅速传遍天下,当时道璇在龙门奉仙寺,原因是当年春天,李华看到杨玉环被赐封为王妃的邸报后,旧病复发,一度病危,道璇一直住在这里为他诊病。到七月时,弘正大师过来,对病重的李华讲了一段经,最后对他说:“实际上,有时候,放弃才是一种负责任的君子之爱!”一句话醍醐灌顶,李华出了一身冷汗,豁然开朗,身体迅速康复。接到邸报后,道璇、李华陪善无畏大师回到圣善寺。
几天后,道璇与圣善寺、福先寺僧众告别,随日僧荣睿、普照东渡日本,传授律宗、华严宗、禅宗,五十九岁在日本吉野比苏寺示寂。他被尊为日本禅宗第二祖、华严宗初祖。
十月十五日,河南府进行乡贡考试,即进士考试的初选,考上者称乡贡生,获得参加全国进士科考试的资格,名额共十人。考试结果是,杜甫、贾至和杨玉环两个堂兄杨铦、杨钊入选乡贡生,意外的是李华也参加了考试,获得第十名,勉强入选。
十一月初,杨玉环获准回家准备出嫁事宜,玉环悄悄带信给李华,约其在她出嫁前最后相见一次。
有情有义探花郎
腊月十五日晚,杨玉环与李华相会于城南客舍,千般思念、万般恩情,化作海上的明月。看明月东迁,又看明月西坠,迎接着东升的旭日,两人立誓,虽劳燕分飞,但此情此恩,可昭日月。
腊月二十四日,寿王李瑁与杨玉环在天津桥南的积善坊完婚。从积善坊到杨玉环家,点燃了十二行火树紫炬,即用紫藤点燃的火炬。紫藤是一种木质燃香材料,是从今印度尼西亚传入的黄檀藤的材料,又称为降真香。一次燃烧这么多名贵的降真香,是空前绝后的。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正月十五,全国进士考试在东都贡院举行,共三场,即经典、策论、诗赋。最后一场,是以《月》为题,写一篇诗或赋,长短不限。杜甫的诗是《对月》:“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象公式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李华的诗是《海上生明月》:“皎皎秋中月,团团海上生。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渐出三山岊,将凌一汉横。素娥尝药去,乌鹊绕枝惊。照水光偏白,浮云色最明。此时尧砌下,蓂荚自将荣。”
此次科考,共录取进士二十七名,状元是贾至,探花是李华。杜甫名落孙山,负气远游。李华没有实现自己要考中状元的理想,放弃了功名。实际上,状元、榜眼、探花是唐玄宗钦点的,玄宗原来钦点李华为状元,但遭到张九龄等大臣们的反对。因为大唐以儒学立国,而李华是善无畏的得意门生,让一个佛门弟子成为状元或榜眼,显然都是不妥的。玄宗认为他们言之有理,于是李华屈居为第三名。
当年十一月,善无畏大师圆寂于圣善寺,洛阳数万民众会葬大师于龙门西山广化寺,李华亲书塔铭和墓志铭,并开始在这里长期守灵。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