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欋推侍御史 碗脱校书郎
欋推侍御史 碗脱校书郎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28 16:23:13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欋(qú),农具名,即四齿耙子。欋推,用四齿耙子推。碗,就是我们日常所用的碗。碗脱,以碗为模具一个一个脱模,脱出来的东西一模一样。
    “欋推”和“碗脱”合起来,形容冗官非常多。
    这个典故与武则天有关,结合其出处讲更好理解。
    《资治通鉴》记载:“(长寿元年)春,一月,丁卯,太后引见存抚使所举人,无问贤愚,悉加擢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次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自此始。时人为之语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欋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
    很明显,这是讽刺武则天用人太滥,但这讽刺有失公允。
    《资治通鉴》记载,长寿元年之前的垂拱二年,“太后命铸铜为匦,其东曰‘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垂拱元年,“制内外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
    结合《资治通鉴》的三次记载,我们不难看出,武氏用人方针之一是鼓励自荐,你觉得你行我就给你官做。此举既可避免朝廷遗失英才,又给平民百姓施展才能的机会,在1000多年前的中国,其意义不可小觑。
    你想,这命令一下,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还能不如过江之鲫?于是就有了“车载斗量”,就有了“欋推碗脱”,就有了对武则天的各类讽刺。
    当然,这是极不公平的。
    《资治通鉴》在记载这个典故的同时,特别强调了一个字——“试”,那就是你只要自荐,我就给你官做,但有试用期,试用期满,合格了你留下,不合格则“寻以黜之,或加诛刑”。这说明,武则天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就用人方面,司马光评价武则天“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毛泽东评价她:“确实是个治国人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这些评价,武则天当之无愧。

(作者:陈旭照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正直敢言元行冲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