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一代王朝的象征——毓秀台
一代王朝的象征——毓秀台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27 14:18:0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公元196年九月的一天,一乘天子皇舆在戎装楚楚的甲士护卫下,徐徐的驶进许昌东南城门。皇舆中坐着的正是东汉王朝第十三代君主汉献帝刘协,是由镇东将军曹操所迎,从洛阳驾幸于许昌的。从此,许昌便以一代帝都而名扬于世。
    在名扬四海的中国历史文学名著《三国演义》120回中,有51回172处都与许昌有关,许昌境内的三国古迹更是占全国各地遗迹的四分之三。位于汉魏许都故城遗址中的毓秀台,它作为当年汉献帝祭天的场所,向我们诉说了一代王朝的沧桑巨变。
    毓秀台位于汉魏许都故城遗址的西南隅,高15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比同为祭天场所的北京天坛早了1000余年。远远望去,毓秀台像一尊青铜巨鼎,庄严肃穆,古朴神奇。
    昔日的毓秀台,掩映在林荫之中,绿意拥簇,高接云天,气势非凡。据说,台下布列着数十处豪华的宫殿式古建筑,有斋宫、神厨、宰牲亭等,是皇帝祭祀前沐浴、斋戎和准备祭物之处。台顶为祭祀场,场正中耸立着一座高峻雄伟的庙宇,叫做玉皇殿,庙顶为圆锥形,庙基为方形,体现了古代“天圆地方”之说。殿中有一尊玉皇大帝塑像,雍容大度,仪表端庄。当年汉献帝每年春季“祭祀天神,以祈丰年”,就是在这大殿内进行的。从玉皇殿拾级而下,是青砖铺地的广场,四周雕栏玉砌,配以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石像,正中矗立着一尊青铜巨鼎,叫做“神坛”。天子每年秋分祭天就在这“神坛”前进行。在广场两旁,还建有两所独特的建筑,叫做月神台和雨神台。每到望月之夜或夏日干旱,天子便前来祭月或求雨。在毓秀台南端地下,还有一券门,通过券门,有九十九级石阶通到台顶,象征着登九十九重天,才能够叩见玉皇大帝。这向我们显示了皇权的威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代,祭祀与保卫疆土是同等重要的。祭天是华夏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仪式,是人与天的“交流”形式。
    我们可以想象,汉献帝当年祭祀时冠盖云集、旌旗满台的景象。这位进入许都的皇帝,当年享受的是曹操跪在石板上迎接的待遇,但随后,他却发现,自己很快成为曹操的傀儡,忍辱偷生。也许只有在毓秀台,汉献帝才能感受到自己贵为天子的身份,才能拾回自己作为天子的一点点尊严。
    毓秀台它既让汉献帝找回了自尊,也让曹操笼络了人心,稳定了朝野,形成“人心向天子,个个赞曹侯”的政治局面。
    但这种局面,最终在公元220年被打破。这年春天,汉献帝在毓秀台祭天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乌云遮天,伸手不见五指,吓得汉献帝浑身颤抖。曹丕手下的近臣就利用这一自然现象,大造“汉室气数已尽,魏国当兴”的舆论,怀有篡汉之心的大臣都说以魏代汉是天命所归。从而,摧毁了汉献帝那“奉天神以固汉室,假天命以固皇威”的精神支柱。
    就在这年十月,汉献帝将天下“禅让”给曹丕,曹丕代汉立魏,是为魏文帝。汉献帝则被封为山阳公。从而结束了大汉王朝400余年的统治,开始了我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时代。
    世事沧桑,物转星移。毓秀台上的古建筑早已荡然无存,然而,由于它曾是一代帝王驻足的地方,特别是在建筑学、史学以及地方志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所以,千百年来,凡来过许昌的人,莫不以攀登此台为幸事。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1918年8月,就曾携同罗章龙,专程到此游览,并留下了“横槊赋诗意飞扬,自明本志好文章。萧条异代西田墓,铜雀荒沦落夕阳”的诗句。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4)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许昌的荷花董妃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