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郾城东南30里处有一条小河,名叫洄浀河。其中下游五分之四的河段是解放后郾城和西平县行政区划的分界线。这条洄浀河眼下基本干涸,但在历史上,洄浀河却水沛河满,芦苇丛生,苔藓湿滑,鱼跃蛙鸣,鹭驻鹤翔,足以作为军事上防御的一道天然屏障。唐朝宪宗年间,地方军事割据者沧州人吴元济发兵四出,屠舞阳,焚叶县,掠鲁山、襄城,致使关东大震,民不聊生。宪宗皇上急命裴度为统帅,率兵进行讨伐。吴元济曾经遣将驻守在洄浀河边,以拒官军,后退守蔡州,被唐将李愬以轻骑雪夜入袭。吴元济部将多叛,被俘至长安诛死。
就是这样一条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小河,南流不足200米的东岸上,自唐代起曾经有一棵千年古桧树,后来树高数丈,三人合抱不拢,虬枝碧叶,遮荫过亩。因为古桧树福荫着树下繁衍生息的人们,所以树下东岸的村庄就叫“桧树王”,遥遥相对的西岸庄名就叫“桧树李”,桧树又叫圆柏。圆柏是一种常绿乔木,幼树的叶子像针,大树的叶子像鳞片,雄花鲜黄色,果实球形,种子三棱形。可能是人们不屑于与秦桧为伍的缘故,不知道从哪朝哪代开始,索性把两个村庄写成了“桂树王”、“桂树李”。这棵千年古桧声名远扬,曾经被郑重写入地方志。
《郾城县志》记载,因这棵桧树树大叶茂,晴天遮阳,雨天避雨,所以这棵树下便成了当地人自发聚集纳凉避雨的好去处。自春天至秋季,每到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周边村庄炊烟四起,桧树上常常会有炊烟一样的乌黑浮云在古桧树冠上缭绕飘荡,茂密的枝叶便笼罩在一片烟云里。时而,那笼罩的烟云又像是一条盘旋洄浀的苍龙,或扶摇直上或绕树嬉戏,时而,那腾挪的蟠龙又会播下一些带有甜甜滋味的水滴,恰如从天而降的甘露。尤其是河面上的倒影朦胧神秘,恰似一幅逼真的大手笔泼墨而就的水墨画卷。于是,人们纷纷传说古桧树上住有神仙,那雾霭般的烟笼就是神仙在骑着蟠龙腾云驾雾。因此,大家对这棵桧树顶礼膜拜,仅在树下纳凉避暑,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其乐融融,谁也不敢亵渎和毁坏。其实,烟笼桧树的不是什么云烟,滴下来的也不是什么甘露,只是树上孳生的昆虫在嬉戏,落下甜味的水滴也是飞翔的昆虫洒下的分泌物而已。因为千年古桧有这种云缠雾绕的朦胧之美,更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故“老桧烟笼”便成为郾城八大景之一。只是文人墨客的斯文所致,在这里读作“老桧(kuai)烟笼”而不是“hui”或“gui”了。清代诗人杨祥云曾写诗对这一胜景赞道:“贞干凌霄几百春,森森古树抱龙鳞。樵夫不敢操斧问,烟霭云深如有神。”早在明代就有文人谢公翼题诗赞美“老桧烟笼”说:“虬干凌霄绝世姿,千秋雨露共相宜,村中尽日惟樵牧,不及秦皇汉武时。”
朝代更迭,世事沧桑。现如今千年古桧树早已不知所踪,“老桧烟笼”这一胜景也随着古桧的消失而飘逝,只剩下光秃秃的河岸,悲怆地木然相对。小时候上学,常常从千年古桧的遗址处趟水而过,品评着古老胜景里的苍凉。固然,新时代有新时代层出不穷的胜景,就让“老桧烟笼”沉淀成千年佳酿,成为历史的记忆和人们的传说吧。
传说树上住有仙人,因此,对这棵桧树谁也不敢亵渎和毁坏。尤其每到阳春三月和仲秋时节,村庄里飘出的炊烟像浮云一样常在巨大的树冠上缭绕,桧树的枝条在笼罩着的烟云里随风飘动,像一条条龙蛇在游动,远远望去,有一种云缠雾绕的朦胧之美,更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老桧烟笼”这一景便由此而来。清代诗人杨祥云曾写诗赞道:贞干凌霄几百春,森森古树抱龙鳞。樵夫不敢操斧问,烟霭云深如有神。明代文人谢公翼也题诗赞美曰:虬干凌霄绝世姿,千秋雨露共相宜,村中尽日惟樵牧,不及秦皇汉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