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贤相伊尹像 郝洋 摄
核心提示
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骄奢淫逸,不理国事,臣服于夏王朝的诸族也多离心离德,商族趁机崛起。商族首领商汤,招纳伊尹为相,逐一剪除了夏桀的羽翼,连战连捷,最后攻破夏都斟鄩,成功消灭了夏王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
夏桀:多行不义终自毙
自少康复国之后,夏朝又历经予、槐、芒、孔甲等多位夏王统治,夏朝最后一个君王夏桀即位后,骄奢淫逸,不修国政。
《史记·夏本纪》记载:“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狂傲自大的夏桀还说,天拥有太阳,就像我拥有百姓一样,太阳会亡吗?太阳亡了,我的统治才会亡。
百姓们也有自己的回答。《尚书·汤誓》中提到,百姓咒骂道:你什么时候才灭亡啊,我们愿意和你一起灭亡。
这时候,商族已逐渐崛起,商汤看到夏桀暴政导致人心尽失,一方面以宽治民,遇到哪个邻国有灾有难,就主动救济,得到了苦于夏桀暴政的小国的拥护;另一方面,广罗人才,将伊尹等贤人收至帐下。
势力逐步强大的商汤组成反夏联盟,根据《说苑·权谋》记载,商汤听从伊尹的建议,用停止向夏朝缴纳贡赋的办法试探夏桀。愤怒的夏桀立刻调集九夷之师讨伐商族,商汤一见九夷之师还服从夏王朝,知道时机尚未成熟,便假意谢罪臣服,继续等待时机。
为了进一步摸清夏王朝的情况,商汤派伊尹打探消息,伊尹结交失宠的夏桀妃子妺(mò)喜,了解到夏桀因残酷诛杀忠臣惶惶不可终日,以致梦见“西方有日,东方有日,两日相与斗,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的一幕。得知相关情报,商汤再次停止向夏桀进贡。这时候,九夷之师不听从夏桀,商汤誓师动员后,开始带领军队征伐夏桀。
经过几次战斗,商汤的军队连战连捷,攻入斟鄩,夏桀见大势已去,连忙逃走。《史记正义》引《淮南子》称:“(夏桀)与末喜(即妺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商汤终于灭掉夏王朝,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
一代贤王——商汤
商朝的开创者商汤重德且谋定后动、富有韬略。
据《史记·殷本记》记载,一次商汤外出,见有人张网捕鸟兽,设网的人还祝祷:“从四面八方来的鸟兽,都进入我的网中。”商汤听后认为太残忍,便让设网的人撤去三面之网,并祝祷:“想往左逃就往左逃,想往右逃就往右逃,命该绝的,才进入罗网。”这就是成语“网开一面”的由来,而这也让诸侯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商汤的敬佩之意:“汤德至矣,及禽兽。”
而在讨伐夏桀之时所作的《汤誓》,与夏启讨伐有扈氏时所作的《甘誓》相比,说理更加严谨:除详细地论述战争的正义性和战场纪律外,还以设问形式,让大家更加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现在你们中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的君王不体恤我们大众,荒废了农事,为什么要去征伐夏朝呢?’我虽听了这些话,但夏王有罪,我畏惧天命的威严,不敢不去征伐。”
“现在你们大概会问:‘夏王到底犯了什么大罪啊?’夏王搜刮耗尽了民力……夏王的德行坏到这样,现在我必须前往征伐。”
有学者表示,世袭制逐步确立,商汤要想充分凝聚人心,必须做好下属的思想工作,以“不敢不去”“不能不去”等理由让士兵尽力推翻暴政。
传奇贤相——伊尹
关于伊尹的身世,有个神话色彩浓厚的传说,他母亲生他之前梦到神人告知她:“臼出水,向东走,不要回头。”第二天,她果然发现臼内水如泉涌,赶紧通知四邻向东逃奔,然而她忍不住回头看,发现原来的村落成为一片汪洋。因为违背了神人的告诫,她的身体化为空桑。刚巧,有莘国采桑女发现空桑中有一婴儿,便带回献给有莘国国君,有莘国国君便命厨师抚养婴儿,这个孩子就是伊尹。
离奇的说法虽然荒诞不经,但在生产力极端落后的夏朝,给伊尹带来了好处。伊尹从小跟着养父,耳濡目染,渐渐掌握了高超的烹饪技术,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聪明好学,才华超群,最后被商汤多方寻求收至帐下。
伊尹也没有让商汤失望,明确告诉商汤:“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提醒商汤注意将有善行的人任命为官。
而后,伊尹为商汤成就大业立下汗马功劳:熟知夏朝统治情况的他向商汤建议,应先消灭与夏桀关系密切的属国,最后进攻夏都斟鄩;到商汤成立反夏同盟后,提出通过不再缴纳贡赋的方法来试探夏桀的统治力,以决定征伐的最佳时机;还通过结交妺喜获得第一手情报。
到了商汤出师征伐夏桀的时候,伊尹为大军制定了迂回进军路线,本来商族在斟鄩以东,商汤率领军队绕到斟鄩以西,由西向东进攻斟鄩,以期出其不意,也暗应“西方日胜”。
红颜祸水”的开端
值得一提的是,失宠的夏桀妃子妺喜,因为为伊尹提供情报,成了“红颜祸水”一说的开端。
成书于东汉的《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时提到:“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一直到后来的唐朝的杨贵妃、明朝的万贵妃,“红颜祸水”一说得以长期流传。
直到1918年,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一文中提到:“历史上亡国败家的原因,每每归咎女子。糊糊涂涂的代担全体的罪恶,已经三千多年了。”
在《阿金》一文中,鲁迅更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绝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红颜祸水”一说历经千年不衰呢?
不少学者提出,这固然与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有关,但更多则是封建忠君观念之下追责机制的无奈。
王朝灭亡了,要找责任人,但第一责任人肯定是王或皇帝。在忠君这个前提下,王或皇帝即便有错也是需要劝谏的,而非臣民主动起来造反杀掉。那么谁来顶罪呢?选来选去,只能选王或皇帝身边毫无抵抗能力的女人。其中也反映出封建社会民众普遍的奴性:要忠于首领,不能背叛,只能将怒火发泄在其身边人物或物件上,杀其手下乃至让其配偶承担亡国的责任。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