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北宋官瓷:千年神韵今犹在 繁华落尽见真淳
北宋官瓷:千年神韵今犹在 繁华落尽见真淳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1/14 9:23:1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一抷素土,一窟窑火,在泥与火的碰撞中,千锤百炼,终成大器。北宋官瓷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在琳琅满目的中国瓷器中以“极简之美”征服世人。
    不涂不绘、不雕不琢、不渲不染,端看北宋官瓷,清丽幽韵、趣雅拔俗,深有“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之感叹。
    北宋官瓷代表着中国陶瓷艺术的至尊和荣耀,时至今日,这一尘封百年的顶级瓷品又在古城开封重现风采,成为众多文化遗存中的一朵奇葩。
    旷世佳器 百代沉浮
    中国陶瓷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朝时已是名窑辈出、百花齐放,达到璀璨瑰丽的顶峰。宋瓷窑场首推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
    据考证,北宋官窑是宋徽宗赵佶亲临指挥的皇家御窑。这个亡国之君虽治国无术,却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诗词书画无所不能,具有很高的审美能力。因而,在宋朝宫廷废定(瓷)用汝(瓷)之后,他又弃汝(瓷)兴官(瓷),对官瓷的造型、色彩、釉质、纹饰有极高的要求。据史料记载,北宋宣和、政和年间,宋徽宗举国家之力,荟萃大批瓷艺大师,将我国青瓷制作技艺推向了巅峰。因北宋官瓷创制和生产的时间极为短暂(公元1111年至1125年),加之其用料考究、制作精细,故而产量极少,多为宫廷陈设、收藏,极少流入市场和百姓家。
    公元1125年北宋南迁之后,官窑便从此销声匿迹。“靖康之变”后,南宋官窑应运而生,但烧制出的瓷器在造型、釉色、质地方面都远不及北宋官瓷。史料记载,在金兵破城之际,为不使自己的心血结晶落入金人之手,宋徽宗竟亲自捣毁了窑炉、毁坏了神器。经此浩劫,能传之后世的北宋官瓷作品几乎屈指可数,目前基本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外几家著名博物馆也有部分藏品。
    炉火纯青 神韵天成
    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简约古朴、神韵天成,是北宋官瓷最典型的艺术特色。北宋官瓷素有“贡篚银貂金作籍,官窑瓷器玉为泥”的美誉。
    为了获得悦目的釉色,工匠们严格选料,讲究工艺,瓷器色彩深浅的变化不靠简单增加色剂,而靠增加釉层厚度来实现,不涂不绘、不渲不染、不雕不凿,造就了浑然一体的青瓷。在火候的控制和驾驭上,北宋官瓷也有其不传之秘,使用多次轻重不一的还原烧制方法以及被誉为“神火”的“瞬间氧化气氛”烧法作为辅佐,使得用火恰到好处。在这种复杂的驭火工艺烧制下,作品器物口所施之釉微有下垂,内胎微露,产生了另一种美感的“紫口”,而底部由于釉分子的气氛还原,而成为黑红色,是为“铁足”。此独具神采的“紫口铁足”令人赏心悦目,构成了北宋官瓷的独特风韵,冠绝天下。
    传承创新 重现风采
    “识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由于官瓷地位尊贵,因此鲜有流入民间的官瓷器物,北宋官瓷的恢复可谓困难重重,仿制难度可想而知。如此精美的北宋官瓷艺术,今人是如何继承和创新,使之再现神韵和魅力的呢?
    上世纪80年代初,在时任国家计经委主任余秋里的亲自过问下,国家计经委和河南省轻工业厅划拨资金110万元,支持开封恢复失传千年的北宋官瓷技艺,并成立了开封北宋官瓷研究所。研究所实验组的成员夜以继日地收集、研究大量文字资料,走访数十位陶瓷专家,试验了近200种胚胎、釉面配方,前后烧制了100余次,终于在1984年研制成功。首批仿北宋官瓷精品釉面如玉、质地生辉,受到国内权威专家的首肯,专家鉴定后认为“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珍藏的宋官窑传世品相媲美”。2009年,北宋官瓷烧制技艺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李晨翀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