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一位油画家的文化守望 ——记黄庚义与其新作《清明上河图》
一位油画家的文化守望 ——记黄庚义与其新作《清明上河图》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1/11 9:09:3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自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以来,时光游走的千百年间,此画便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并延续着它画内画外的新发掘、新故事、新演绎。11月8日,我市著名画家黄庚义油画展在开封文化客厅举行,他创作的油画《清明上河图》也在此次画展上正式亮相,这也是此画在今年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展出后,第一次与开封市民零距离接触。
    在展览当天,一位69岁的开封人动情地说:“《清明上河图》我曾见过好多个版本,但从未见过油画版的《清明上河图》,今日一见果然不凡。此画各类人物、树木甚至建筑的房檐挑角栩栩如生,车马船桥,轮廓分明,不仅具有油画的沉郁厚重,还蕴含着国画的意境天成,而且不失《清明上河图》的高古韵味,果真妙极。”而此画的创作者黄庚义,此刻正“隐匿”在参观的人群中,带着淡淡的微笑,守望、不语。
    初见黄庚义,第一印象便是真诚、谦恭,有着古城男人特有的气质和亲和力。他中等个头,精神矍铄,眉宇间充溢着文人的特质,语速和语调尽显开封人独有的洒脱个性。在与记者无拘无束的交流中,黄庚义那外在的影像既包裹着强大的精神世界,折射出他执着追求、不忘初心的真性情。
    张择端的旷世名画《清明上河图》,长528.7厘米、宽25.2厘米,生动记录了北宋东京城市的繁荣、人物风情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这幅画有着少年黄庚义的欣喜记忆,更有他大学读《中国美术史》时留下的深刻印象。尽管黄庚义如此喜爱此画,但真正促成他创作油画《清明上河图》的意愿和灵感,却是一件偶事。
    “多年前,我偶然在网上看到一副油画《清明上河图》,用中国传统绘画双勾技法,勾勒轮廓,然后填涂上油画的色彩。”黄庚义说,“这样拼接出的作品,没有用西方油画的艺术语言去表达东方传统画的意境,怎么能说是中西文化融合的油画?”
    心动,行动。 黄庚义花了2年多,深入研究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北宋东京城研究》《汴梁遗迹志》《清明上河图的千古奇冤》《东京梦华录》等书籍,不知被他翻看了多少遍。他说:“绘画的高度是文化、是滋养,特别是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只有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才能读懂领悟张择端和他的千古绝唱。”
    原本想着就此顺利开始,但坐到画案前,黄庚义又茫然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疑难接踵而至,中西绘画的交融并非那么容易,透视关系、设色、设光,融合中的每一道难关都让黄庚义倍感煎熬。
    春去秋来,四番轮回中,黄庚义读着、悟着、画着、改着,甚至哭着、笑着。他仿佛穿越千年,站在张择端曾经站立的汴河边、柳树下、屋檐下、庭院内,静静感悟张择端的每一个静默、微笑,细细体会张择端的每一次落笔、每一根线条、每一个人物。渐渐地,黄庚义读懂了那如梦繁华背后的高远立意,读懂了那个饱含家国情怀、忧国忧民的伟大灵魂。

(作者:岳蔚敏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