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砚台春秋”之这不是砚台,而是“钱”
“砚台春秋”之这不是砚台,而是“钱”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1/3 10:43:00 来源:洛阳市旅发委 点击次数:

  

    一般人看到铜砚,可能不会有太大触动:不是金的,又不好研墨,还动不动生锈,什么人会用这种东西?

    在古代就不一样了。古时候缺铜,在很多朝代,铜就是钱,就是人的底气、人的颜面,拥有一方铜砚,就能好好地摆一摆阔气:你瞧我,既有文化又有钱,找个好媳妇应该不难。
    洛阳文房文化博物馆的这两方铜砚是南北朝时期的,式样大方、纹饰雅致。
    汉代以前,铜器是帝王、诸侯专用物。汉代往后,铁器流行,铜的货币价值凸显,铜灯、铜壶、铜杯、铜镜、铜炉等日用铜器开始流行,但即便在东汉都城洛阳,铜铸的砚台也不多见,铜砚没有石砚实用,文人墨客并不爱用它。
    贵族阶层倒不介意,只要它好看就行。据说东汉有些铜砚镶着宝石,极美。
    为了追上这股奢华风,南北朝至清代,民间多有毁铜钱造铜器以牟取暴利者。政府很头疼,为免“铜荒”,各朝多有禁铜令,禁止私造铜器。
    铜砚就更少见了。少就少吧。
    唐代人说:“铜之为兵不如铁,为器不如漆。”既然是花架子,要那么多干吗?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曹魏古都寻三国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