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襄城记忆
襄城记忆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1/2 16:18:0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对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襄城的农村人来说,应该都对鏊子这个厨具并不陌生。没错,鏊子为铁制品,圆形,中间呈凸鼓状,直径大约一尺左右,底部四周均匀分布三个支腿。
    别看鏊子造型简单,通过它能制做出来的食物可多着呢。操作时,临时用三个砖块把鏊子支起来,下面烧柴加热,上面摊上面饼,炕熟即可食用。用鏊子能炕出来的食物有:烙馍、油馍,菜馍、干馍、油夹、图烙(现在都叫烧饼)等等。可以这样说,那时的鏊子和现在使用的平底锅或电饼铛的功能差不多。 
    介绍了这么多关于鏊子及其功能,其实记忆最深的还是烧鏊子。试问,在襄城农村长大的70后们,哪一个没有烧鏊子的经历?在一定时期里,襄城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用鏊子炕馍烘饼。
比如做烙馍时,有的人能自己一个人完成,一边擀饼,一边烧鏊子,两不耽误。但有的人则需要两个人搭档才能顺利完成。一般的搭档是,妈妈擀饼,儿子或女儿烧鏊子。 
    烧鏊子听着轻巧,可并不只是把鏊子烧热那么简单,凡是烧鏊子的人,一边给鏊子烧火,一边还要承担着把烙馍炕熟的重任。如果只顾烧火,鏊子上的烙馍可能就糊了、沤了,炕烙馍时还要不停地将烙馍翻来转去才行,目的是让整张烙馍均匀受热,否则还会造成有的地方熟而有的地方生。如果只顾着翻烙馍,又可能导致鏊子下面的柴火时大时小,甚至熄灭,则直接影响到烙馍烘炕的效果。另外,炕熟的烙馍食用时需要卷菜吃,所以炕出来的烙馍要软硬适中,炕焦时就没法卷菜了。 
    那个年代,烧鏊子的子女一般都在十几岁上下。还是因为那时候农村家家以鏊子炕饼为生,所以在父母眼中,做子女的尤其是做儿子的,学会烧鏊子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父母认为,趁年龄小不学会烧鏊子,将来结婚成家以后怎么与媳妇搭档炕烙馍过生活呢! 
    正是年龄尚小,仿佛大脑和手之间还不太协调,因此烧鏊子出问题是常有的事,有时候会把鏊子下面的柴火弄得直冒烟不着火,而有时不是把烙馍炕糊了,就是炕焦了,挨吵是必须的,常常还会委屈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现在想想,那泪水和鼻涕也可能是被燃烧不尽的烟火熏呛的结果。 
    俱往矣,好久都不烧鏊子了,好多年也见不到鏊子了,不烧鏊子反而也能维持正常生活,父母也不必为此担心了。只是现在回想起来年少时烧鏊子时的情景,脑海中也算是多了一种回忆的资本。
    你呢,襄城的老乡们,对烧鏊子有什么回忆?

(作者: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襄城县古寨
下一篇: 射鹿台风云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