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画说河洛民俗——打喜棺
画说河洛民俗——打喜棺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0/27 10:10:19 来源:洛阳市旅发委 点击次数:

  

    棺材俗称“木头”,平常人们是不愿提及它的。古代,在比较富裕的家庭中,人过了60岁甚至刚过50岁,就会主动筹划预置棺材,并且以此为荣。因此,预置棺材被叫作“打喜棺”。
    打喜棺一事儿通常由闺女来办,闺女提供材料并出钱请木匠在娘家打造,制成后还要给“大匠人”封红包。棺材的形制非常独特,由“天”(上盖)、帮(左右两块)、底及前、后档(方言音dàng)共6片木板组成,取法于“六合”(天地四方)。
    做喜棺也很有讲究,俗有“金天、银帮、豆腐底”的说法,是说“天”最要优厚,帮稍次,底最不讲究。从木材的厚薄上讲,底最薄,帮稍厚,“天”最厚;常见的有“二三四(指2寸、3寸、4寸)”“三四五”“四五六”等规格。
    在身板(“天”、底、帮的板材)的拼合上,最高档的叫“四独”,即“天”、两个帮和底各用一块独木板制成,这最理想。其次是“九个头”,即“天”用一块独木板,两个帮和底各用两块木板拼合而成。“十二圆心”也是较上档次的拼合。
    从木料的选择上说,做身板以柏木、楸木最上乘,桐木最普遍,松木、柳木都可用,榆木、槐木、椿木忌用。
    “喜棺”制成后,要在前档上沿搭一块红扣布,同时还要放鞭炮,渲染喜庆气氛。

(作者:胡树青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三皇五帝话共工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